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悔悟的教育价值及其引发

发布时间:2017-10-22 22:27

  本文关键词:悔悟的教育价值及其引发


  更多相关文章: 悔悟 教育价值 德性成长 引发


【摘要】:悔悟是个体因自己过去的思想行为不符合心中所认可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一种良心愧疚、谴责等情感体验。当这种情感体验产生之后,个体内心就会产生两个不同道德层次的自我,,主体必须否定低层次的自我,让新的道德自我来引导主体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现象学角度来说,任何悔悟都指向“过去”,为过去事实存在的意义、价值反思。 悔悟是一种积极性情感,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种教育价值体现在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德性成长上。首先,悔悟是促进学生“弃恶从善”的重要力量。通过悔悟,学生能够引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即羞(耻)愧和内疚。学生一旦出现了羞(耻)愧和内疚,他就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所以,悔悟是学生“道德世界里自我再生的强大的力量”;其次,悔悟是学生道德价值层次得以提升的催化剂。依据舍勒的分析,价值层次从低到高分为感官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和神圣价值。通过悔悟,学生能够摒弃低层次的价值,选择高层次的价值,过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最后,悔悟能够使学生获得道德上的自由。通过悔悟,学生能够卸掉由自身过失带来的负罪感这个沉重的精神包袱。同时,能够摆脱外在的物质奴役,享受真正的自由。 悔悟对学生的德性成长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教育要把引发学生的悔悟当作重要的任务。主要的策略有: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行为的不端性质,促使其悔悟;呈现学生不端行为的“恶果”,引起心灵震撼;唤醒学生的内心良知或良心;引入悔悟榜样,让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悔悟的价值,激发其悔悟的强大动机;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体验悔悟;激发过失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悔悟 教育价值 德性成长 引发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选题缘由8-9
  • 1.2 文献述评9-11
  • 1.3 研究方法11-13
  • 第2章 悔悟概述13-22
  • 2.1 悔悟的内涵13-14
  • 2.2 悔悟的根源14-15
  • 2.3 悔悟的特征15-17
  • 2.3.1 悔悟的意向性对象是“过去”15-16
  • 2.3.2 悔悟的精神活动中心是通过自我体现的16
  • 2.3.3 主体在悔悟中接受着双重性的情感体验16-17
  • 2.3.4 悔悟状态包含行为悔悟与存在悔悟17
  • 2.4 悔悟的表征17-21
  • 2.4.1 表情18-19
  • 2.4.2 行为举止19-21
  • 2.5 悔悟的度21-22
  • 第3章 悔悟的教育价值22-33
  • 3.1 悔悟是促使学生“弃恶从善”的重要力量22-27
  • 3.1.1 悔悟引发过失学生的羞(耻)愧,从而促使其“弃恶从善”22-25
  • 3.1.2 悔悟引发过失学生的内疚,从而促使其“弃恶从善”25-27
  • 3.2 悔悟是学生道德价值层次得以提升的催化剂27-30
  • 3.3 悔悟使学生获得道德上的自由30-33
  • 第4章 引发学生悔悟的策略33-42
  • 4.1 帮助学生分析行为的不端性质33-34
  • 4.2 呈现学生不端行为的“恶果”,引起心灵震撼34-35
  • 4.3 唤醒学生的内在良心或良知35-36
  • 4.4 引入悔悟榜样,让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学习36-38
  • 4.5 引导学生认识悔悟的价值,激发其悔悟的强大动机38-39
  • 4.6 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体验悔悟39-40
  • 4.7 激发过失学生的责任感40-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燕良轼;王小凤;;论羞耻感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2 覃素芳;浅谈“深入浅出”[J];班主任;2003年07期

3 李慧卿;安立峰;;心理学视域下榜样示范作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年27期

4 刘次林;羞愧感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5 徐洁 ,任凤洁;“内疚感”的德育功能[J];山东教育;2002年Z4期

6 乔建中,王蓓;霍夫曼虚拟内疚理论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3年03期

7 高兆明;;耻感与存在[J];伦理学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辉;羞耻感的理论问题及其德育价值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学德;反事实思维与内疚和羞耻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海洋;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德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蓁;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0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80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