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

发布时间:2017-10-25 16:29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目的 有道德的人


【摘要】: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但对于什么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这一问题人们的表述却笼统而模糊,而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正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依据。从道德教育目标与学校道德有效性关系出发,寻找我国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目的 有道德的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控制和实效性研究——以榜样教育为例”(12YJC8801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物质越来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社会腐败、犯罪和冷漠等现象也逐渐增多,很多人将上述现象归结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找出学校道德教育失效的原因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然而,道德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解筱杉,于红艳;生活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蔡伟良;;试论凯拉姆学的产生是阿拉伯——伊斯兰思想发展的端起[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5期

5 朱观明;从陶行知的师生观看新时期的师生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孙彩平;在道德关系建构中生成德性——析诺丁斯道德教育的新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7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王锋;关于科技期刊编委会地位和作用问题的讨论[J];编辑学报;2003年01期

9 周望舒,张凤,刘琳;水产科技论文题名中常见问题分析[J];编辑学报;2005年02期

10 邢彦明;;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场”效力[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西明;张力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光;论医疗行为及其损害的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2 皮延明;高中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蔡青春;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朝华;中学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成因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剑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利娜;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海明;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幼雅;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基本特点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2003年14期

2 丁庆如;浅析学校道德教育合理性基础[J];教书育人;2003年18期

3 李戬;葛琛;郑富兴;;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德育——“第四次中国道德教育高层论坛”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0期

4 谭青惠,原鸟升;社会转型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着力点[J];山西成人教育;1998年07期

5 蒋洁霞;论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弊与治[J];探求;2002年03期

6 陈平;;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误区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2年04期

7 许列东;浅谈开展学校道德教育[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年04期

8 于洪燕;易连云;;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对学校德育的现代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肖川;;道德教育的目标[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11期

10 乔建中,王辉,孙俊才,钱春霞;从公正观念看学生道德发展与学校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寿全;;试析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八个“性”[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3年

2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李太平 杨鲜兰;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4 郑航;“虚”在哪里,,“实”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何祥林;由陶宏开现象看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朱永新(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唤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陈秀芳;认真抓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N];西藏日报;2001年

8 田保华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使人为善、向上是教育的道德目的[N];中国教师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钰靖;占里生育自觉的教育传承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舒敏;当前青少年反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文娟;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小云;当下学校道德教育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芳;论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宇清;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历史沿革初探[D];浙江大学;2002年

9 刘树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福琼;论惩罚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4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94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