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自我效能感的特点、相互关系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能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的方法,选取安徽省17个市所辖乡镇中学的初中学生,共发放问卷1050份(有效问卷832份)进行匿名调查。调查工具包括:①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②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③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C);④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⑤应对方式问卷(CPQ)。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性描述、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3%,应对方式以成熟型为主;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稳定,低自我效能感占71.8%; 2.留守儿童的MHT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不同性别差异上,留守儿童女生的心理健康测验总分、神经质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精神质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在不同生源地差异上,城镇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得分高于农村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上,在应对方式中的合理化因子得分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质得分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的差异上,在应对方式中的幻想、解决问题因子、神经质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事后比较,在幻想因子得分上,12-13的年龄组群体高于14-15的年龄组群体;在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上,,16-17的年龄组群体高于12-13、14-15的年龄组群体;在神经质维度得分上,16-17的年龄组群体高于12-13的年龄组群体。 4.留守儿童的MHT总分与GSES总分、解决问题、内外倾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留守儿童的GSES与内外倾、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呈负相关;应对方式因子中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自责、退避与内外倾呈负相关;解决问题与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呈负相关;求助、解决问题与内外倾呈正相关。 5.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是神经质、GSES、自责和精神质,联合预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37.9%的变异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MHT=0.435×神经质-0.185×GSES+0.172×自责+0.081×精神质。 结论: 1.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自我效能感相互关系密切,并且均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应对方式、性格外向的人格特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内在积极因素。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工作重点偏向于具有不成熟应对方式、神经质高分、精神质高分、自我效能感低的留守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莲,薛咏红,刘辉;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4期
2 廖美玲;;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马建青,王东莉,金海燕;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十年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4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5 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郑显亮;张杰;;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7 段玉香;阎平;;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8 段玉香;;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9 雷芳;;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邓远平;姜智;;农村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迎春;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薇;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会丽;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3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5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