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分阶经济教师教育——汉堡案例
本文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分阶经济教师教育——汉堡案例
【摘要】:博洛尼亚进程提出的本科、硕士分阶对德国一体化的整合教师教育模式构成了重大挑战。德国学术界基于这一挑战,就教师教育标准暨能力、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讨论,各大学也依据自身资源从课程实施层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和调整。从汉堡经济教师教育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前德国关于教师标准的讨论和实践。其特点可概括为:本科阶段努力为多元教育目标提供可能,保证最低限度的专业和教学论的融合,分层逐步揭示、反思师范生的观念和实践;在硕士阶段,加强大学和教师见习学院的合作和沟通。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基金】:同济大学德国学术中心基金项目资助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博洛尼亚进程为了实现欧盟境内学术证书的透明度、促进学术交流、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倡导本科(Bachelor)、硕士(Master)的分阶高等教育学制,对德国高等教育一贯制的传统学制影响极大。[1]这对德国教师教育(Diplom)的冲击尤其明显,虽然众多大学自2005年以来在这一领域已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乌尔里希·泰希勒;杨素红;;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国际学生流动[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诚;;与LAPO结合的德国教师培养修业课程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0期
2 王利敏;;德国教师资格制度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6期
3 涂艳国,田友谊;高中毕业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意愿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4期
4 严由伟;;教师教育体制的构建与心理学实验室建设[J];教育评论;2005年06期
5 徐丽君;;教师教育音乐专业学生从教就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年26期
6 谌晓芹;曾宝成;向文江;;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7 刘雪梅;;教师教育的主旨:培养创新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管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8 曾跃霞;郑传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三个趋向[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郭红霞;;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几点思考——基于职前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视角[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关洪海;;论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多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旭;姚士谋;许刚;;德国生态工业发展对我国较发达地区城市的借鉴——以无锡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傅阳;;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周谊;;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张伯海;;在德国《GEO》和《STERN》杂志专家讲课班上的致词[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邵建东;;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7 Hans-Ulrich Lindenberg;;德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8 郑研;;德国:经济与法律手段并重[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9 田贵全;;德国固体废物存放场现状及其类型划分之研究[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10 朱育菁;刘波;冒乃和;陆萍;;德国食品安全监控体制及监控的运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冲;德国新破产法的特点与问题[N];法制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作葵;俄法总统表示支持德国入常[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驻上海记者 施来发;德国YTONG长兴工厂奠基[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广义;城市决策能力在接受考验[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华中师大考试研究院 牛学敏;德国高考中的教师评价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驻德国经商参处;今年德国家电市场将呈现多年来的首次大幅增长[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李月;德国可再生能源崭露头角[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钟师 邢文军;华晨出口德国:欢呼为时尚早[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赵良英;俞正声会见德国客人[N];湖北日报;2007年
10 刘昕;波士(Hugo Boss)[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徐聪;德国公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杨文俊;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灏;光电子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沛;凤凰涅i肹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庆;论德国银行监管体制与结构模式[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莹莹;1919-1933年纳粹党与德国大资本家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姜丽丽;德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淑丽;德国比较法学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刘爱龙;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庞潇;中德两国失业保险法比较之法理思考[D];山西大学;2007年
7 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朱文俊;德国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袁春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金融支持[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5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