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

发布时间:2017-12-24 03:04

  本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社会分层 农村学生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建构我国农村学生地位的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教育社会分层指个体通过教育获得实现阶层流动,它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交汇点。社会分层功能能否实现、实现方式和程度是对教育及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重要考证方式,尤其是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使得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社会各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教育扩张、教育机会分配机制与教育不平等[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2 周艳;王洪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分层功能的弱化及其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3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方长春;风笑天;;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刘云杉;王志明;杨晓芳;;精英的选拔:身份、地域与资本的视角——跨入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1978-2005)[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6 张杨波;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农村考生高考填报志愿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2年11期

7 豆小红;黄飞飞;;代际公平、向上流动与“穷二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以湖南的分析为例[J];青年研究;2011年02期

8 孙艳霞;袁桂林;;农村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流动限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9 陈卓;;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基于职业获求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9期

10 陈彬莉;;教育:地位生产机制,还是再生产机制——教育与社会分层关系的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一涛;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庄玮;社会资本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贾莹;当代教育分层隐含矛盾的辨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永,王华斌;合肥市中间阶层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罗竖元;;社会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及意义[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劳凯声;;教育机会平等:实践反思与价值追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范健敏;;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5 李淑乾;;文化资本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陕西某大学学生及周边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赵国友;殷焕举;;经济增长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基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J];长江论坛;2006年06期

7 金盛华,李慧;专业人员价值取向的现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8 李晓芳;刘永飞;;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罗竖元;;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与行为选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J];成人教育;2010年09期

10 祁毓;;区域公平背景下我国财政对教育支持的绩效变迁及路径再完善——基于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视角[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金盛华;辛志勇;史清敏;;当代中国人价值取向与精神健康[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谢爱磊;;关系资源与优势地位的传递——一个解释农村居民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动力机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卫东;;阶层背景、性别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胥明明;;以城市规划视角看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义飞;;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制度逻辑——一个再生产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叶萍;;浅议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流动的问题——基于对教育资源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福国;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守法;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姚伟;关系网络、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宁宁;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城市贫困夹心层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宜君;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人口流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坤;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吉林大学;2004年

6 赵双园;消费分层的制度变迁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唐睿;中等收入阶层与稳定——北京市中等收入阶层状况和政府信任度分析[D];北京大学;2005年

8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虹;基础教育中的民汉合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杉;国外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2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4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6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刘民权;俞建拖;李鹏飞;;学费上涨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分析——基于结构性和转型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8 岳昌君;刘燕萍;;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9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D];南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杰;社会资本与求职过程[D];吉林大学;2005年

2 林秀梅;社会阶层差异对教育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荣峰;;农村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2 ;教育微博圈[J];教育;2010年36期

3 马建军;;农村教育:问题与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莫德亲;浅谈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流失原因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1994年04期

5 王身佩;徐宏升;王连照;;从官方数据看辍学——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3期

6 洪影秋;;我国农村教育消费现状及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贺凌云;;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9年06期

8 成成;;论农村义务教育补偿的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9 陈宗炫;谢泽源;;进城就读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10 徐霞;;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城市学生[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农村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丽芬;;关于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简要分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王美丽;陈刚;许志;;大学新生几个突出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史志英;;大学生兴趣的调查[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5 王晶;;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施泉明;;促进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饶丽君;;整合家-校-社区资源 拓展心理教育空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周玲;李雄鹰;;兰州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亚荣;;对当前新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施的制度困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罗晓燕;吴清华;范存俊;;我校高中生情绪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吕诺 张宗堂;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越来越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记者 龙军;湖南农村教育将再次“加速”[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夏树;绝不允许乱掏农村学生腰包[N];农民日报;2001年

4 詹国兵 苏燕 黄军生;政府牵头系好学生“安全带”[N];福建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常河;尚有十万农村学生未纳入“义保”[N];江淮时报;2007年

6 记者 王晶邋特约记者 梁炜;6亿元投资造福农村学生[N];湖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农村学生家长渴望给孩子一技之长[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吴桦源 通讯员  覃遵奎 肖长谦 张斌;湖南永顺4万多农村学生走进新校园[N];西部时报;2006年

9 记者 王进业 文远竹;农村学生在流失[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郭振纲;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现象是全社会的责任[N];工人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3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忠平;村落中的“流浪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爱军;农村学校“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隋鹏梅;农村地方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娟;二战后美国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姚慧娟;盐城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卢杰;高中生性心理健康调查与辅导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孙越明;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欧阳算;农村新课改推进中的城市偏向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刘贤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志学;农村与城市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6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26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