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四、八年级学生课后补习的代价与收益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四、八年级学生课后补习的代价与收益 出处:《教育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补习教育 课后补习 补习频率 补习收益 补习代价
【摘要】:"补习"作为家庭为子女课后学习做出的安排,逐渐由个人行为演变为社会现象,并对公共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国际上对补习教育的系统研究相比,我国大城市补习现象普遍但调查研究缺乏。针对北京市城区四、八年级课后"补习"的抽样调查说明,小学生课后兴趣班学习的比例高于初中生,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课后补习的主要目的。家长对补习教育的热衷来自人类决策行为的缺陷。尽管只有初中生每周一次的数学补习显示了显著效果,但补习仍成为普遍现象,家庭平均每月花费千元用于补习。政策干预家庭补习行为虽然有一定空间,但政策在应对有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家庭行为时有其自身的缺陷,期望以突变的方式更改公众选择不具备合理性。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JY003) 北京师范大学与根特大学合作项目“4、8年级学生数学成就测试”的一部分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需要对补习现象进行消费行为分析按照香港大学教授Mark Bray的说法,由于补习教育存在于一个隐蔽的市场,对它的统计和管理都不足,缺乏相应的数据和信息,还由于政府普遍对补习教育存有极为矛盾的心理,因此,针对补习教育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忽视。但是,围绕着补习教育进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2 沈百福;杜晓利;;城市家庭教育支出:一个案例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3 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潘颖秋,刘善循,龚志宇;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5 文雪;扈中平;;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1期
6 扈中平,刘朝晖;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真比美国高吗?(上)[J];中小学管理;2001年11期
7 扈中平,刘朝晖;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真比美国高吗?(下)[J];中小学管理;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为杰;;对政府采取的烟花燃放政策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2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有争议的四大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黄再胜;王玉;;公平偏好、身份模糊与国企高管薪酬管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刘丽敏;赵秋生;;执政忧患意识外部性淡化的“结”与“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玉连;朱宪辰;;业主自治的本质与实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6 郭若伟;汪红奎;;从产权角度看现代社会职业壁垒[J];黑河学刊;2008年04期
7 刘志军;;投资银行声誉形成中的制度因素分析[J];征信;2009年05期
8 许卓云;;两种经济制度分析方法的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胡武贤;;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基于行为主体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芦蕊;;论唐代市场制度中国家与市场的联结关系[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董直庆;王林辉;张屹山;;制度均衡过程和制度效率:基于非对等资源禀赋结构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任百祥;;制度经营与政府治理[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黄丽;;资产价格波动向实体经济传递过程的问题探讨[A];《环球人文地理·理论版》2011.08下[C];2010年
7 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沈百福;;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评价[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沈百福;;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宋兰旗;中国高校筹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志刚;基于适应性效率的中国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一新;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玉为;科技图书编辑规范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4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彭昌奇;研发资本、劳资关系、市场制度与区域技术创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孙源笙;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晋丹;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策略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8 吴娜琳;制度变革对农田生产活动空间变化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苗瑞洲;产业集群:从学习型区域到创新型区域[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肖强;我国工薪家庭金融理财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百福;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3期
2 魏新,邱黎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负担率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8年04期
3 钟宇平,雷万鹏;公平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J];教育与经济;2002年01期
4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5 丁小浩;薛海平;;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性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6 文新华,鲁莉,崔彦;学校教育成本与家庭教育支出[J];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7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实证研究:1985-1999[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8 李文利;;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入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9 沈百福;;我国普通高中学费的地区差异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10 马祥林,王天桥;昆明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消费调查研究[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培;;上海解放前的文化补习教育[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Z1期
2 黄平;蒋平;;冲突与和谐:补习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汪光华;;我国近代新式商业补习教育的产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3期
4 林美杏;谢玉琴;;接受补习教育学生的满意度评价[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陈全功;程蹊;李忠斌;;我国城乡补习教育发展及其经济成本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年02期
6 张宝玉;巴西的广播、电视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6期
7 高士荣;试析民国时期甘肃社会教育发展的原因和特点[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4年02期
8 张志勇;走近台湾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9 钱国英;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深圳的调查[J];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03期
10 曹秋平;;美国的“最低能力测验”运动[J];全球教育展望;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正心;;光复后期台湾教育与祖国一元化刍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方晓东;李水山;李协京;李新翠;;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家教市场的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刘静;;与市民生活同步——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何光峰;;蒋梦麟平民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吕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举办民众教育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风荷;产业化思维毒害教育生态[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詹德斌;韩国教育“发高烧” 泡沫尤胜房地产[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美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与台湾补习学校服务营销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洁;义务教育阶段补习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付文珍;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雷良波;试论五四时期女子教育的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肖敏;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工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2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