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学段 性别
【摘要】:以1036名小学生、5011名初中生、1915名职业高中学生和8608名普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关系,结果发现:山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且几乎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居于正常范围。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且在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维度上,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中学生,普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初中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且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心理不平衡维度上,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在强迫、抑郁、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敌对、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
【基金】: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立项课题《学生自主合作平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1110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在人一生的发展历程中,青少年时代是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与儿童期相比,青少年时期的个体不论是智力还是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常会产生一系列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困惑。本研究旨在了解各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预测各个学段学生心理健康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慧;李晓驷;李泽爱;董毅;王克明;马曙辉;陶领知;;非公立学校青春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戚昕;;大学生对成年界定的认知评价[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任月勤;;试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任立苹;;浅析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才智;2009年30期
6 李春风;郑岩;;浅析教师素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7 袁天舒;;浅析图书馆读者焦虑情绪的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徐梅;;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9 陈光辉;徐夫真;李景;张文新;;群集化儿童问题行为核查表的中文版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10 陈莉;对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莉;;基于语料库的初中学生词语偏误现象考察[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马瑜;;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朱镜秋;网络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书静;幼师美术教育中泥塑教学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夏婕;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玲;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岳婷;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觅觅;南疆“双语”幼儿园实施园本培训的行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剑秋,姜哲;初中生自闭心理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2 刘景键;关于PASS认知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郑建青;初中生厌学为哪般[J];心理与健康;2000年06期
4 卢勤,黄丽珊;大学生人格维度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2期
5 章竞思;辛志勇;刘丽;韩向明;;关于山西省初中生个性的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06期
6 施建农,徐凡,周林,查子秀;从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看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1999年04期
7 何东亮;心理特征性别差异的生物学理解[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赵青;;男女之间有什么不同——进化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解释[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Richard M.Restak;左兰梦;;脑活动的性别差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洪德厚;;差异心理学讲座之五 群体心理差异—性别差异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顺森;;初中生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与考试成绩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陶晓丽;谢超香;孙晓青;陶维东;;初中学生人格类型对心理旋转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袁加锦;李红;;视觉新异刺激加工的性别差异:ERP研究提供的电生理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周路平;孔令明;;特质焦虑、性别差异对风险回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童佳瑾;王垒;;性别与创新: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孙sユ,
本文编号:1331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3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