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安大略省学业评价及相关标准研究
本文关键词:加拿大安大略省学业评价及相关标准研究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安大略省是加拿大课程、教材、评价都相对成熟的省份。安大略省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和组织全省学业考试,为各种群体提供学生学业成就信息,诊断和改进教学。课程标准是安省考试评价的依据,学业成就表是安省评价的指导方针,但每门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包括了学科相关的学业成就表。加拿大安省课程标准系统的结构、全面详细的编制特点,使课程标准能够成为教材编制、教学和评价的唯一依据。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科研项目部;
【基金】:教育部委托项目“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G571.1
【正文快照】: 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采用三级政府制,分为联邦政府、省政府和地方政府。依据加拿大宪法,教育是各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各省设立教育部,负责管理全省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加拿大没有设置全国教育部,但从1967年开始,各省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彬;郭朝红;;论学业评价数据的解读与使用[J];考试研究;2009年03期
2 王晶莹;;探索美国科学课程学业评价的方法及意义——全美科学课程评价顾问及资深主任马龙女士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10期
3 张永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期学业评价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4 杨辉祥,周青,陶志军;基于网络的智能化习题的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5 唐颖;;试析学业评价不平等原因及对策[J];浙江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6 朱浩然;;大学化后教师教育的学业评价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7 陈洲;谢淑海;;学业评价与学生创造力的关系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24期
8 李宝凡;“新百分制”学业评价简析[J];教书育人;2002年21期
9 王红柳;浅谈中国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02年05期
10 董玉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省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彬;;小初衔接——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何鑫;;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鉴别与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燕;;结合学生绘画——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湛东;;浅谈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雷进生;;青年教师是民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浅谈我的“师徒帮带”的三点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师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曹端锦;;浅谈小学生嫉妒心里的成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曹端锦;;浅谈小学生嫉妒心里的成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凯文;有感于拖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李建平;从“大纲”到“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徐小平;树立“健康第一”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晓东;课业,挥之不去的沉重?[N];江淮时报;2005年
6 编译 李茂;美国统一课程标准定稿[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高子阳;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上)[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高子阳;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陈 京;教材:需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记者 焦新;教育部将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9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洁;从“缺失”的角度看课程[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纪德奎;任务型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丁道勇;正式课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廖鹰;教科书如何充分地体现课程标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白晓晖;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设计与实施[D];云南大学;2011年
6 张雷;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模式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燕;国内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清清;美国德克萨斯州初中健康教育(性教育部分)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陆春燕;高职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邓金霞;美国性教育课程标准和初中通用版教材《Health&Wellness》(性教育部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4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3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