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师如何开展学生评价:一个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7-12-26 03:06

  本文关键词:教师如何开展学生评价:一个分析框架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行为要素 课程标准


【摘要】: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观测学生的学习、解释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开展学生评价的组成要素,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学生评价的分析框架。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指准确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观测学生的学习指获得学生学业成就信息的各种观察手段;解释学生的学习则是依据学习目标对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进行分析,并向学生提供促进学习的建议。
【作者单位】: 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如何在课堂层面开展学生评价?学生评价行为有哪些基本的规范?这些问题并没有简单明确的答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评价理念也不断得以推广,但在实践操作层面,关于如何开展学生评价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试图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评价操作的分析框架,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光洪;李宗远;;成人教育中思想政治课评价原则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2 王桂霞;;“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综述[J];成功(教育);2008年02期

3 郑玉清;;一个均衡的评价体系——标准化考试与课堂评价的结合[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陈全芬;;多层次学生合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6期

5 林晖;;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6 邓世彬;张翼;;接轨“新课改”:地方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刘素娟;张文;;大合班教学现状解析及对策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金红梅;;论教学评估向组织支持的发展性模式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2期

9 吴国英;吴雪;;影响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因素的量化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0期

10 刘声涛;刘伟香;;我国高校学业评价研究文献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程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骄阳;高师院校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3 边洪伟;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义红;高中文科生数学课堂参与情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燕萍;开放性课堂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沈安琴;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芳;形成性评价在电大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健;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学美术学习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琼;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敏;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军;;关于新课标理念下体育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年19期

2 于慧;;从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探索如何贯彻新一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精神[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07期

3 张蕴婷;;基于课程标准的巴克项目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9期

4 ;博览在线[J];广西教育;2010年26期

5 黄学群;;高职院校《商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初探[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8期

6 李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2期

7 陈金凤;洪伟;;中美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年05期

8 刘炜杰;;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制——以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紫砂陶装饰》课程标准为例[J];江苏教育;2011年Z3期

9 吴国芳;;用好数学新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06期

10 胡继飞;;现行课程标准“目标分类”的问题与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慧;;浅谈初三英语分层次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志刚;范数花;;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刘晓陵;;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生标准化数学成就测验的编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姚莉;;使用新教材 实践新理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刘善平;;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艺术浅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章亚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梳理[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伟锋;胥志东;;《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研究——对我校《体育(1—6)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探讨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邓元庆;关宇;;电子系列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示范教案[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昕;;反思我国体育课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房巍;“名师大讲堂”点拨未来名师[N];音乐周报;2007年

3 胡凯文;有感于拖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建平;理解历史参与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刘全礼;对特教课改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张世善;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课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李谓;把握出题方向,事半功倍[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长泰县实验小学 何安主;“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领会与对策[N];福建科技报;2000年

9 李建平 双木 代群 熊润频;专家眼中的高中新课程设置[N];苏州日报;2005年

10 常储;语文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占美;课程标准化背景下美国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与存在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程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学智;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倪娟;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健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淑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的分析和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勇;关于向量及其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艳;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D];西南大学;2006年

4 孟娟娟;上海与美国加州中学艺术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建喜;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艺;中美小学、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崔淑杰;对新课程标准下济南市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能力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峻;中学数学算法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南方;化学教材中科学方法要素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5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35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