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学生用户的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博学生用户的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出处:《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博 交互行为 人格特征 行为动机 SNS平台 SNS应用 微博的教育应用
【摘要】:交互行为是衡量在线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用户的人格特征对其网络行为有预测作用。需要以微博学生用户为样本,分析用户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卡特尔16项人格特征中,幻想性与转发行为负相关,实验性、有恒性对评论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聪慧性对评论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或私信行为与实验性正相关,与有恒性负相关。交互行为层级不临近的用户人格有显著差异,并反映在乐群性、世故性和创造力上;恃强性人格对高水平的信息交互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世故性人格对高水平的交互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从整体来看,用户的关注行为与16项人格特征均无关,但深层次的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性网络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编号:[2012]-JKGHAB-0041)的研究成果之一 河南省“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教高〔2010〕189号)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社会交往发生的。近年来,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网民数量逐渐增多,人际交往开始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移,社会交往活动表现为虚拟世界的人际交互,虚拟平台中人际交互的质量是影响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关于用户交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廖传景;李培芬;;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人格特质变化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年01期
2 周爱保;茄学萍;刘锦涛;;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雷雳,柳铭心;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曲强;从图式理论谈阅读教学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袁辉;应急决策群体的组织[J];安全;1997年01期
4 陈焕坤;沈阳大学女生排球项目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郭莲荣;苏畅;;如何培养演绎推理能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曹荣誉;问题解决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赵书阁,李颖;浅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谷贤林;关于比较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10 付轶男;饶从满;;比较教育学科本体论的前提性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路由喻放;;Flash网络广告中的设计心理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铖;刘建平;;论品牌的心理效应[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平延勋;;高职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由丽萍;刘焘;刘开瑛;;信息处理用中文框架语义知识描述方法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6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发祥;从鲁宾斯坦到布鲁什林斯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郑渊方;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晓敏;心脑关系的哲学探讨[D];西北大学;2001年
6 张文华;《论邓小平教育创新理论及其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卿素兰;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三维促进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霞;通信兵职业心理适宜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刘冰;中学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申福广;网民心理与网络媒体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阳,祝智庭;Blog与信息化教育范式转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徐红彩;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杨群,王家同,王锐安,刘喜文,刘冬焕,郎红娟;军队院校地方计划生与地方大学生16PF测查结果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4 吴建玲;曾家勇;谭健烽;蒋冬红;;我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欧阳辉,张微;工科大学新生16PF、SCL-90及UPI测查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李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行为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8 华荷锋;高校科研团队研究:基于虚拟团队的概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7期
9 胡瑜;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心理与行为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10 孔军;邓胜利;;专业博客与学科门户的互动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新东;夏一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模型与评测指标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崎颖;信息化环境下的师生教学交互行为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群;网络学习交互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亚培;群体非线性学习中交互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子娴;基于VR-Platform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冬;基于学习风格的在线学习交互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翟菁;网络学习交互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节;远程异步交互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勇;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丽娜;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肖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课堂中的交互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5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3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