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教育模式探索
本文关键词: 内地 高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出处:《嘉兴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内地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内地高校后,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由于受到学习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必须从社会、学校、个人3个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协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Abstract]:As a special group of mainl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are not only the future and hope of the country, but also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economic pressure and interpersonal factors, som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order to help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o adjust their psychology and adapt to college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we should make effective measures at three levels.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qx102066)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常永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SCL—90测量与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陈青萍;维族大学生在汉族地区的心理适应[J];青年研究;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翔;图形思维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费成效;;关于提高教师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作用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3 魏明,胡启涛;构建创造性的大学教育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夏晓莉,李玉军,刘伟;从心理危机干预谈对学生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赵庆年;关于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德育模式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栗剑,侯贵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认知理论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陈德旺;;面向问题解决的互动式教学法及教学实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9 蒋燕;;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10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建明;结构方程模型及其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在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5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衍玲;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邱文清;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世栋;高中生同伴竞争人际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丁云霞;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闭应洲;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10 江琦;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覃殿益,韦克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2 任胜洪,张国强;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祝新华,陈群;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4 朱丽芬,李辉,孙文兴;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5 常永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的生活事件:对北京高校的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陈青萍;维族大学生在汉族地区的心理适应[J];青年研究;2003年10期
8 钱含芬;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相关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1期
9 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文娟;邵枫;;情绪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震;高校心理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吕新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金红;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申文凤;高校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李焰;邱显清;;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S1期
6 邓寿群;;高校“心理—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年06期
7 廖忠友;;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郑冰;蒋保江;于佳;王瑞红;王彬;;开展挫折教育 引导高校贫困生“精神脱贫”[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Z1期
9 高宏;;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华;季良靖;;浅析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毅衡;恋家病[N];南方周末;2008年
2 郑晋鸣邋沈亚军;江苏高校开辟心理“绿色通道”[N];光明日报;2007年
3 记者 刘昊;高校川陕甘学生培训心理援助[N];北京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韩晓玲、实习生 成瑶、通讯员 刘中兴;我省高校推进心理教育工程[N];湖北日报;2007年
6 记者 冯爱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解压[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李文亭 实习生 许嘉;我省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江西日报;2008年
8 李记;不能漠视高学历者心理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9 李元卿;高逆商:化逆境为顺境[N];健康报;2006年
10 潘勤俭;多剂“良药”解大学生心结[N];团结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范健敏;高校网络教育的心理动因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赵霞;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成长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汤耀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邱芬;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邹凤梅;高校全员参与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模式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育新;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吴洪艳;西南两所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黄斌;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洪宝;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篮球课实验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26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2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