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生态化:教育质量的时代趋势与坐标

发布时间:2018-02-23 19:31

  本文关键词: 现代社会生态全质 实质 本质 效率性公平质量 公平性效率质量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社会的开放化发展,现代教育社会的生态性日益凸显和强势。它必然决定和要求教育科学对应地立足于人类个体的生命形态存在,审视、矫正和扬弃历史积淀而成的各种去—仿—伪—反生态性的非生态性教育质量观,从所有人类个体生命更好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主观诉求有机统一的高度,对教育质量进行生态化认定和建构,形成与教育客观存在真实对应的具有可能建构的设计超越性、生命存在的生存生成性、全质形态的同一多样性、有机体系的类层优化性、生产生活的效率公平性等内涵和特征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为教育质量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时代参照坐标。
[Abstract]:With the open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ociety, the ecology of the modern educational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powerful. Rectifying and sublimating all kinds of non-ecological educational quality views of non-ecological education formed by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from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and subjective demands of the bette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ll human individual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c unity. The ec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 the formation of the design transcendence of possible construction, the existence of existence of life, the same diversity of the whole for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organic system, which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education.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ducational quality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of production and life provides a true and reliable reference coordina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等教育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7JJD880225)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年度国家一般课题“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国职能及其借鉴研究”(项目编号:BIA070025)基础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傅松涛;李雨锦;;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超生态均衡[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2 刘铁芳;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当代教育的使命[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3 傅松涛,李经普;教育理论的综合化基础与历史性超越──社会生物学及其基本教育理念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傅松涛;刘旭东;;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形态化整合与提升[J];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5 傅松涛;;比较教育学教育形态研究范式的基本依据[J];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6 王娟娟;靖国平;;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误区及本真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9期

7 傅松涛;李敏;;通约与整合:教育社会生态理念与话语——教育社会学的科学回归与超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邵忠德;丁荣锦;李健;;高中生化学学科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传兵;;初中地理教师结构特征及专业化发展策略——基于安徽省合肥市十所学校调查现状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孙丽;;立足现代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7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黎雅菊;;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陈荣;;《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张赫然;;把爱心撒向被遗忘的角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弭金玲;;从理念认同、模式构建走向科学教育设计——天津中学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三部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伟玲;;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焦蓓蓓;;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有效方法——浅议有轨尝试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吴心平;;教师首先应该重视语音的学习与提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伊秀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梁春怡;;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童美玲;;与时俱进,,拓展地理教学新思路[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吴建新;林波;;创新人才培育的环境建设——民主化教育[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春莲;A、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鞠霞;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吴晓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新探[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忠勇;新课程改革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玉驹;中学作文课堂生态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耀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洪进;中师花鸟画意笔写生新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松涛,王淑娟;试论美国特许学校的新型绩效责任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傅松涛,郑丽君;系列教育机会均等与“快速启动规划”[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3 顾明远;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王英杰;;再谈比较教育学的危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傅松涛;苗丽;杨晓锋;;教育考责制与美国政府教育责任的强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6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傅松涛;郭徽;耿兆辉;孟红艳;;通向未来的护照——美国加州圣荷塞“Gear up工程”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傅松涛;教育本质研究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科学统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晏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凯;李越;耿义良;;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才智;2008年07期

2 常登山;;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笔记之第二章第九节)[J];江苏教育;1962年05期

3 康翠萍;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赵虹元;论教师主体性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贾太珍,江启秀;关于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1年01期

6 金京振;重视对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教学及训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凯,聂俊;直觉思维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刘黎明;论罗杰斯教学过程的本质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徐建成;谈谈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目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于弘;浅谈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质与实施[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美重;;论教育消费的本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温江彦;江苏素质教育直取本质[N];人民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李建平;教材多样化的实质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韩丽艳;抓住美声歌唱的本质[N];音乐周报;2002年

4 山西省壶关县店上学区 韩晓玉;新时期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2年

5 记者 刘帆;保校园平安 保师生安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冯秀琪;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张天发;对备课要求的思考[N];西藏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姣;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及其带来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仲秋;教育技术本质探究—技术的哲学视角[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素青;从教学的叙事研究探讨海德格尔本体论教育思想[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7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27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