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培养:跳出传统教育模式之囿
本文关键词: 意识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 杰出人才 评价学生 技能掌握 钱学森 知识传授 教师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对前去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老生前的疑问,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钱老之问实际上是对我国大学传统教育模式提出的疑问。直面"钱学森之问",需要我们对中国大学的传
[Abstract]:Qian Xuesen, a scientist, once asked Premier Wen Jiabao, who went to visit him, "Why can't our school always produce outstanding talents?" "this is Qian Lao's question before his death. It is very heavy, but it cannot be avoided. Qian Lao's question is actually a question abou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face up to" Qian Xuesen's question ", we need to pass on to Chinese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明坤;;“钱学森之问”拷问中国教育现状[J];教育与职业;2010年01期
2 沈正赋;;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致教育部长并全国教育界的公开信[J];理论参考;2010年05期
3 晓文;;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J];时事报告;2010年01期
4 李恒;;钱学森之问与课堂教学质量[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5 ;麻辣语录[J];四川教育;2009年12期
6 张超;;由“钱学森之问”把脉中国教育[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年04期
7 求索;;“钱学森之问”谁可以破解?[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黄冲;;教育难担培养人才全部责任[J];成才之路;2009年35期
9 王发斌;学校体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5期
10 尚金兰;;由“钱学森之问”引发的学生评价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改娥;;教育模式改革新探——从传统教育模式到创造教育模式[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2 赵铁成;;论网络教育的属性与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李水平;;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张建华;;对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徐章英;顾力兵;;钱学森教育学术思想探索[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少榕;;近代福建教育发展历程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姚宏文;;影响考试的心理因素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周明全;;信息时代的学生减负[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9 杜磊;刘曼;许春华;;关于发展现代网络教育的几点思考[A];江苏省电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吉南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局长;如何面对“钱学森之问”[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任荃 实习生 史博臻;三问“钱学森之问”[N];文汇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梦然;“研而优则仕”难出杰出人才[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俊茹;怎样利用评估手册正确评价学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高齐君 记者 何开红;评价学生不再以分数论高低[N];广元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郝永文;分数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齐林泉;成长2009:开启没有终点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庆国;“需要教育”登陆有助破解“钱学森之问”[N];中国改革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曹东;研究性学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N];辽宁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陈全育;直面“钱学森之问” 走出用人新路[N];中国航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慧丽;课题式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葛雷;论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9年
3 侯晓芳;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晓莹;一种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新方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于贤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初步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丽萍;电子档案袋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来永国;发展性课堂学生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田丽;电子档案袋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艳;教师专业自主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9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2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