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工作的限度
本文关键词: 教师 工作 限度 出处:《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工作限度的迷失导致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的"无所适从"。在教师工作任务视角——研究视角——生活视角的演变中表现出"过度"。从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知识、教师和自我的关联处分析过度的缘由,由此寻找教师工作限度的临界点。在对教师工作存在性质的选择中得出教师工作的限度是:指向学生的共性发展、以科学为内涵、以理性为指导。
[Abstract]:The loss of the limits of work leads to the "disorient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ir work. It shows "exces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working tasks-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the perspective of life, an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knowledge, in the ligh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elf analyzes the cause of excessive, and then finds out the critical point of teacher's working limit.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nature of teacher's work, the limit of teacher's work is: pointing to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aking science as the connotation. Be guided by reas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09JJD880010)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教师的研究:意义、形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2 王鉴;李泽林;;教师研究课堂:意义、路径和模式[J];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3 折延东;龙宝新;;论教师的专业教育生活重建[J];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4 苏春景;;概念与教学任务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01期
5 石中英;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郑金洲;;教师研究的性质[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7 鲍兆宁;;论教学的双重任务[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姜勇;;从“作品”到“文本”:论教师研究的叙事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2期
9 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12期
10 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利;;对综合性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曾云;;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程跃文;“差生”转化过程中的情感智力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田山俊;;中国古代师资养成特点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文奎;;外国教育家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的培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仇雪梅;基于控制论建构主义的思维建模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秋丽;基于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鲁彬;封闭式管理对中职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苏婕;青岛市宗教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及环境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映学;“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张华;;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1期
3 李润洲,张良才;论"教师即研究者"[J];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耀南;论教师责任感的强度与限度[J];教育探索;2004年04期
2 孙茂泉;;试论道德教育中教师的“价值中立”及其限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3 ;学习齐泰辰教学小组的工作精神,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J];人民教育;1953年02期
4 ;教学有度[J];江苏教育;2008年24期
5 程志红;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六种[J];安徽教育;2000年10期
6 张书雯;;论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7 何云辉;陈刚;;试论大学生学习自由限度[J];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李广全;;做节能灯式的教师——辅导员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方法探究[J];才智;2011年13期
9 白金峰;;探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10 黄友泉,谢美华;蔡元培“教授治校”思想的现实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桂玲;;教师在远程开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张喜凤;赵红兵;郭海英;;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师是关键[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王玲琴;;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的未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6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姚华芳;;让校园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8 赵邦英;马士存;;谈教师的伦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朱莉;;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方法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实事要办好[N];贵州日报;2006年
2 邓招福;上杭推行“表格式”工作方法[N];闽西日报;2007年
3 张海邦;“防范胜于破案”的六种工作方法[N];人民公安报;2007年
4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方忠宏;药师进临床工作方法要适当[N];健康报;2008年
5 马全应;迎难而上 开拓新路[N];烟台日报;2008年
6 江苏省军区政治部 宋修明;消除“亮点”背后的“盲点”[N];解放军报;2008年
7 马广华;我省“网上信访”工作成效显著[N];贵州日报;2009年
8 省委政研室 白廷斌 刘俊勋 田克贞;着眼具体 着力基层[N];河南日报;2011年
9 冯集民;新“官”上任先培训[N];山西日报;2005年
10 蔡文芳;运用科学理论创新工作方法[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怀勇;公司自治限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建华;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输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杨勤法;论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季祥国;浅论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D];苏州大学;2004年
3 高晓卿;社会团体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樊华;教师对口语课堂参与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刚;学习自由限度之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8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敏;毛泽东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3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4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