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先前学习评价:一种非正式学习评价方式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17:08

  本文关键词: 先前学习评价 实证研究 成人教育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先前学习评价是当前国际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普遍采用的、针对非正式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本研究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选取参与远程高等教育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92名成人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系统开展了先前学习评价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测评人员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与应用存在偏差,学生对先前学习评价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让学生清楚评估中的相关责任、评估方法等,以及整个先前学习评价工作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基于此,本研究总结了先前学习评价的一般操作流程,并提出建立申请制度,加强审核学生所提供材料、证据等的真实性,向学生提供申请前的自我测试以及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审查评估结果的机会等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研究希望促进两个"成果转化",一是通过先前学习评价的实证研究,对在职人员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或技能给予合理的"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我国针对成人非正式学习评价的研究;二是希望将研究成果进行"成果转化",变为学历教育、在职人员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的一种推进机制。
[Abstract]:Previous learning evaluation is a kind of evaluation method for informal learning,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adult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In this paper, 92 adult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and have certain working experience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n empirical study of previous learning evalu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deviated, and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vious learning evalu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to make the students clear about the relate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o on. And the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former learning evaluation work is not perfect.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general operating process of the previous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 application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materials provided by the students. The authenticity of evidence, etc.,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self-test before application an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feedback and review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research aim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wo "results", one is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revious learning evaluation. To give reasonable "result transformation" to the knowledge, ability or skill acquired by informal learning,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adult informal learning in our country; Second,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 promot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education, on-the-job educ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
【基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项课题“先前学习评价”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迎;安玉洁;黄荣怀;;运程学习者特征模型的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四耕;;体验: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王迎;王淑娟;;远程教育中的学生支持服务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体验式培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谢洪梅;经理人的学习风格及其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静;体验式情境下的管理模拟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刘菊香;基于模糊理论的网上协作学习学生分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永昌;培养中专学生数学自我体验及促进主动学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雪;企业员工体验式培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亮;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务工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素霞;E-Learning中学习者建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崔莹;网络课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进喜;理论引领的体验式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朝霞;经验——成人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J];成人教育;2004年01期

2 陈肖生;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3 纪河;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特性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5期

4 王陆,方平,刘维民;关于学生个性因素与远程教育相关性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5 徐学锋,裴纯礼;教育技术及其在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永生;;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计量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2 韩磊;王鹏;高峰强;;青少年人格特征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吴小贻;;教师教育研究的“少”与“多”[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曾五一;李海涛;;中国区域间教育平等状况的统计考察[J];统计研究;2007年07期

5 林丹华;申继亮;;挑战与希望并存:北京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年05期

7 刘彬;;关怀生命:我国教师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郑书宇;;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综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钱晓;;理工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和年级差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4期

10 刘威;恽如伟;;从国外案例看教育游戏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因与动机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赵佳音;;教育是否只是作为衡量雇员生产率的筛选装置——基于我国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眉;;“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影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上的实证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卢珂;;义务教育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十五”时期为例[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熊筱湘;;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纯姣;;上海大学生网瘾实证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王远伟;;对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以1978-2006年中国教育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素蓉;;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个人直接成本的实证研究——以北川县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眉;;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朱春奎;;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对中国的实证研究[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沁平 整理;新出台重要教育改革措施要同步设立跟踪实证研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黑龙江绥化学院社会科学系 郭启华;八成教师仍以传统方式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茂;芝加哥大学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任是学校改革的动力源泉[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江苏省盐城中学 毛艳萍;中学生心理压力实证研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韩诚 张轶帆;近8成农民不愿孩子读大学[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朱希祥;欠缺实证能力 创新基础不牢[N];文汇报;2011年

7 李曜明;教育管理学的五个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杨晓宏 贾巍 孙新领 赵向阳;专业发展,如何搭好培训“快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计琳;规范引导为“家教热”降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影课实证研究》总课题组 杨德林;500部影片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彬;教育与居民健康:我国教育的健康收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王婷;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储庆;国家、教育与地位获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祖伟;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关系[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魏婷;教育游戏参与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英;江苏省义务教育投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向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翠华;新疆教育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邓飞;我国受教育年限问题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新月;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涂瑞珍;上海城乡普通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及教育负担状况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刘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左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10 张娟;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3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43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a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