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远程教材开发互动参与式培训新体验

发布时间:2018-03-18 10:31

  本文选题:互动培训 切入点:教材开发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材是远程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充分体现远程学习特点、体贴考虑远程学习者需求的远程学习教材,是有效提高远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现实是,我国远程教材整体质量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国内远程教材的设计与开发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特邀原英国开放大学教育与语言系高级讲师邓肯先生,为全社员工量身定做了一个系列远程教材培训讲座。此次讲座试图用互动参与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呈现一套比较符合远程学习特点的远程教材设计与开发流程。培训的组织者认为,这次培训能让远程教材的编辑们有能力面对多年不能清晰回答的问题,如:教材质量应由谁判断;学习活动与习题有何区别;远程学习单元的构成;中英远程教材编辑工作方式的差异;等等。组织者并希望能藉由此文,给国内相关从业人员以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Abstract]: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stance learning process. A set of distance learning teaching materials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nsiders the needs of distance learne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learning effectivel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teaching material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December 2011 to February 2012,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teaching materials in China. The Press of the Cent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invited Mr. Duncan, a former senior lecturer in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anguages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the United Kingdom, A series of distance teaching materials training lectures were made for the staff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seminar attempted to use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rich content. The organizers of the training believe that the training will enable the editors of the distance textbooks to face questions that have not been answered clearly for many years. For example: who should judg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exercises; the composition of distance learning uni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editing distance teaching materials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and so on. To the relevant domestic practitioners with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跃;中英远程教材编制的差异[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6期

2 黄海宁;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于图书质量的思考之二[J];中国出版;199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启宁;;中央电大引进英国开放大学教材的实践和意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谢桂生;;图书质量及其外在矛盾[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07期

3 徐t$,陈庚,袁希岚;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4 韦润芳;佟元晦;;电大国际交流事略(续)[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2期

5 金一强;;现代远程教育中印刷教材的设计原则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6 刘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主教材研发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2期

7 张秀娟;李新宇;;远程教育研究主题划分与近五年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对397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8 张强;;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武丽志;苏丹;;我国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研究述评[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张永第;胡宇红;;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军;扈宝莹;;关于远程教育教材的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军;扈宝莹;;关于远程教育教材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吕泽志;军队院校本科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秦建伟;基于交流的电大远程教育印刷文字教材设计及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崔晓;远程教育中基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春蕊;成人网络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高培;成人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位广红;财经类印刷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谈谈教师的备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2 徐春华;;远程教育教材设计与开发研究——郑州大学远程教材设计与开发实践[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焦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中学习者认知风格因素探讨[J];考试周刊;2008年29期

4 张海军;杨懋;;PBL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孙博文;贺东光;;网络教学的复杂性设计原则[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02期

6 单从凯;;论现代远距离教育中的教学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3年02期

7 陈正川;;开展教育技术试验大有可为[J];教育评论;1993年02期

8 杨家良;教学设计理论评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徐心顺;善把金针度与人——正确把握新教材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漫议[J];学会;1998年01期

10 翟孟宽;张永康;;浅论课程的电化教学设计[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陈焕东;余先川;罗烨;;E-Learning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映学;;论认知负荷理论视野中的课程教学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张丽军;;课程整合——“痛并快乐着"的尝试[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方群;邢程;;网络环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李军;;试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赵方红;改革教案,功夫下在创新教学设计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李龙;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孙保华;网络教研应融入教师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张圣华;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备课就是备个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 王录邋葛昌明;“七课一反思”使校本教研常态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朱德全 龙登丽;课堂改革:能否基于问题开处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杨晓冰;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N];伊犁日报(汉);2007年

9 隔高逢玲;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注意教学设计[N];莱芜日报;2008年

10 本版编辑 华东师范大学 祝智庭 顾小清 江苏省启东市电化教育中心 查卫平;贴近教师需求促进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8 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敬;高一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韦丽娟;基于场景模拟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芦明明;基于Small Basic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算法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维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雪;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严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伍正翔;从“祛魅”到“附魅”: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东平;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9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29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