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教学方式的变革
本文选题:高职院校 切入点:信息技术 出处:《职教论坛》2012年23期
【摘要】:信息技术给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带来巨大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变革的理论基础,全新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三大问题。力图以学生职业成长的"体验之旅"为主线,结合高职教育出现的新界面,在教和学两方面做一些探索。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s great revolution to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l, and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on the "experience journey"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he new interfa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s in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基金】: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课题青年基金项目“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编号:S2010310)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慧;;多媒体教改环境下的外语教师信息素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吴海燕;冉鸣;;交互智能性化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谢忠新;;基于系统视角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1期
4 邱永权;;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育技术应用绩效阻抗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李新晖;;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6 任晓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6期
7 邓明学;曾占林;;基于问题学习的网络教学设计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李玉梅;李世红;韦文山;;以信息技术促进创新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永林;郑宝成;于建德;;论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1期
10 陈海东;;科学有效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美国教育技术20年政策解读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星宇;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闻铭;构建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华威;基于绩效技术的中职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珍;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长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婷;基于课堂实录及其分析法的网络研修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珍;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晓曼;基于Webquest的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案例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喜艳;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敏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5期
2 王文霞;杨改学;;美国中学教学信息化现状分析——从《教育周刊》的一项调查谈起[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美英;;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杨铁贵;程铁良;;高职院校CAI教学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 王淑敏,周蔷;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潘春丽;;落实新方案 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5 聂淑媛;;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9年05期
6 张红梅;;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硬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8期
7 束亚芳;;浅谈新时期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方式[J];黑河学刊;2009年09期
8 周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9年06期
9 刘树红;白学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08期
10 左艳芳;;探讨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翠华;杨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5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吴伟芬;;关于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中的运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红英;不再让学历决定一切[N];中国人事报;2005年
2 记者 张茧邋通讯员 童志宏 刘彦妮;5所高职院校接受“省检”[N];湖南日报;2008年
3 李海英;省高招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线公布[N];沈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赖红英;广东公开招聘高职院校特聘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彦;打造高职院校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宝敏;人才培养不达标 学校招生要减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促进海南高职院校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查结联;新成立六所高职院校招生[N];安徽日报;2004年
9 何学坤 刘淑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人为本[N];中国贸易报;2005年
10 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罗苏;今年高考升学率将比去年下降一成[N];重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5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傅龙华;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荣丰;湖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卫振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7 李天浩;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嘉禄;山西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张小军;江苏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郑爱芳;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6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0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