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对收入分配正义的作用——基于运气均等主义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学校教育 + 收入分配 ; 参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3期
【摘要】:学校教育在收入分配正义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研究借鉴最近兴起并逐渐在分配正义领域占据统领地位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尝试在正义的视野下来构建学校教育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分解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原生运气影响收入的中介作用,这一作用被认为是"非正义"的;二是作为选择运气影响收入分配的中介作用,这被认为属于正义的范畴。本文进一步将这一理论模型转换为实证模型,并应用CHNS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收入分配的这两种作用都有所表现,且都得到强化。尤其是前者,学校作为维持和传承原生禀赋分配不平等的中介机制作用得到快速的强化,这是由于原生运气在学校教育分配中的作用趋于强化的缘故。因此要纠正这一现象,使学校教育成为人们发挥自身意志和努力,改善未来经济生活的开放道路,首要的条件是应当保障学校教育自身的分配正义。
[Abstract]:What role does school education play in income distribution justice?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cent rise and gradually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tries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chool education affecting incom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justice.The role of school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primary luck affecting income, which is considered "unjust"; the other i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choosing luck to influence income distribution.This is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the realm of justice.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further transformed into an empirical model, and the CHNS data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model.It i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both of the effects of school education on income distribution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nd strengthened.Especially in the former, the role of school as an intermediary mechanism to maintain and inherit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endowment has been rapidly strengthened, which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role of primary luck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tends to be strengthened.Therefore, in order to correct this phenomenon and make school education become an open road for people to give play to their will and efforts and improve their economic life in the futu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is to ensure the distribution justice of school education itself.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09AAT-8)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莉;别让学生有靠山[J];基础教育;2004年12期
2 胡志坚;;探讨教育功能问题的一篇力作——评《教育功能的偏失与匡正——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3 吕爱军;;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归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4 王蕊;;教育中知与行的关系——从学生学的角度[J];技术与教育;2011年01期
5 杨梅;;从需要层次理论谈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6 蒋春梅;;“位育”之道——学校教育路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7 谢巍;李颖;高众辉;;学校对再婚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8期
8 谢政轩;;同沐春风 共享阳光——浅谈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9 徐景彩;;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认识——基于“药家鑫事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孙宝玲;丛永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7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8 史新琼;;浅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9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三)——古希腊罗马的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所 凌兆福;学校教育应以“大学业”为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周润智;健全的学校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3 张耕山;加大学校教育力度[N];江西日报;2004年
4 白石洲中英文学校校长 兰金仁;学校教育应当做些什么?[N];深圳商报;2004年
5 冉文园;学校教育有四难[N];保定日报;2006年
6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当下学校教育的应有情怀[N];泰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赵青 杨士龙;加拿大:快乐与自由,基于遵守规则与纪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莱芜四中校长 张士军;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莱芜日报;2010年
9 陈 婷;浅谈学校教育与道德建设[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吴康宁;从“社会规限”到“人的解放”[N];天津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丽;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9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3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5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