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道德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本文选题:流动儿童 + 道德教育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06期
【摘要】:正"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移居城市上学的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与父母进城务工就业而将子女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相对应。近年来,青少年中的流动儿童已形成了一个数量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数2.2542亿,流
[Abstract]:The "floating children" refer to the peasant children who emigrate to school in cities with their par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ork in cities and leave their children in their hometown.In recent years, migrant children among adolescents have formed an 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special groups.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in 2008, the total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untry was 225.42 mill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D432.5;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财政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经济;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冯绮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2 雷万鹏;从多元需求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班华;;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陈霞;高慧云;刘文堂;;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年02期
5 秦素粉;杨钦芬;;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2期
6 倪伟;方红;;学会关心——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8 李洪修,马云鹏;课程变革下教师合作的缺失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徽;混沌课堂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隋丽霞;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炜;核心价值及其视野中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蔺全丽;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董宏鹰;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农民工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邱春华;苏州市公办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邵华;儿童的探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秀兰;感恩的缺失与感恩教育的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玎玎;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的公共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徐生;当代教育中师生交往行为缺失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2 王兰玉;农民工权利保障困境及对策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范先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范先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何建华,于建嵘;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7 崔雪松;探析“民工潮”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J];经济师;2003年05期
8 赵学勤;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9 杜文平;;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9期
10 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莹;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宇文;;“流动少年”的烦恼[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3期
2 胡丰峰;;用移情方式引领学校道德教育的转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3 周菲;;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危机及教育干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4 马美玲;;关注留守儿童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J];发展;2011年09期
5 姜志红;;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的人文原因剖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6 严先元;;品德教育心理三题[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陈君;;他们最需要的是亲情[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6期
8 刘应君;;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目标模式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孙超;;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6期
10 卢国良;唐添翼;;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主体结构及运行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安茜;赵光辉;;国际旅游岛建设视阈下的海南农村道德教育研究[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整合资源 务实创新 凝聚爱心 共建和谐——在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A];第十五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7年
3 韩世强;;流动儿童:新法背景下的不公如何救济[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徐玲;白文飞;;流动儿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刻不容缓[A];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7年
6 马海莉;王家行;;展新时代女性风采 谱半边天华美篇章——改革开放30年我省妇女儿童事业回顾与展望[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五老”倾情怀 关爱下一代[A];第十六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8年
8 徐辉;;恽代英青年道德教育思想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潘一禾;;论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难点和重点[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想在深处 谋在新处 干在实处 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A];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琳;情牵城市“小候鸟”[N];营口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树军;我市建立第一所流动儿童之家[N];朝阳日报;2008年
3 记者 田宏杰 赵t熻,
本文编号:1758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5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