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日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03:31

  本文选题:女教育家 + 女子学校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8期


【摘要】:在日本教育史上,女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女教育家。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许多初等、中等和高等女子学校,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提升了整个日本社会女性的知识和教养,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近代日本的女子教育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同样在近代,中国也产生了不少女教育家,她们积极创办各种女子学校,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但是由于中日两国迥异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中日两国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的女子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irls' school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female educators. Women educators participated in or independently established many elementary, secondary and higher girls' schools, implemented their own educational policie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enhanced the knowledge and upbringing of women in the whole Japanese society,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educational ideas and ideas. She wrote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women's education in modern Japan. Also in modern times, there were many female educators in China, who actively set up various girls' schools and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liberation movement of Chinese women.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female educationalist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impact of girls' schools.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外语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10JJD770022)
【分类号】:G40-05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谷忠玉;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贾小叶;“中体西用”论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史春风;商务印书馆近代教科书出版探略——从国文(语)和历史教科书谈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王志蔚;鲁迅和毛泽东改造国民性思想渊源之比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张连伟;;论《管子》的礼与法[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10 刘菊素;论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宪政主张[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素玲;;被建构的女性:晚清至“五四”时期民族主义话语中的性别表述及其社会文化意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彭剑;清季宪政大辩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8 田广文;“群”与“己”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5年

9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2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小俐;基督教女传教士在山东活动述论(1860—1920)[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茂梅;试论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1901—1928)[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湖南大学;2002年

6 朱华英;清末民初的屈骚批评[D];暨南大学;2003年

7 刘亮红;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论[D];湘潭大学;2003年

8 杨华;墨子和他的时代——墨子思想研究二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海鹏;近代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研究(1840—1920)[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茹冰;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延杭;;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对闽南教育的推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石月;;教会女校毕业生留美原因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3 车效梅;;中东国家的教育:发展和局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姜晓燕;;试析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闫广芬(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商人兴学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邓小群 赵鸿飞;小留学生明显减少[N];深圳商报;2004年

3 赵艳玲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二)[N];衡水日报;2011年

4 YMG记者 凌云鹏;晚清登州:中国近代教育的摇篮[N];烟台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雪萍;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6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76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