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危险行为、自尊及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危险行为 + 自尊 ; 参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11期
【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探讨家庭环境、自尊与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自尊量表(SES)以及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某中学12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②吸烟与过度饮酒行为(t=-2.36,P0.05)、不健康饮食行为与缺乏运动(t=-3.01,P0.05)和无保护性行为(t=2.60,P0.05)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吸烟与过度饮酒行为和不健康饮食与缺乏运动行为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无保护性行为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③危险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而与矛盾性呈正相关;④低自尊更具有攻击性,更容易发生危险行为;⑤自尊在家庭环境和危险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结论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与其所处低亲密度的家庭环境、低自尊有密切关系,提高家庭亲密度,适当提高自尊对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dangerous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environment, self-esteem and dangerous behavior. Methods 129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RBQ-A, SES and FES,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16.0 software. Results there we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risk behavior, boys were higher than girls; (2) smoking and excessive drinking (t=-2.36, P0.05), unhealthy eating behavior and lack of exercise (t=-3.01, P0.05) and unprotected behavior (t=2.60, P0.05)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 of only child and non only child, among which smoking and excessive drinking were found. Alcohol behavior and unhealthy diet and lack of exercise were higher than only children, and unprotected sex only children were higher than non only children. 3. Dangerous behavior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mily intimacy,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tradiction; (4) low self-esteem was more aggressive, more vulnerable to risk behavior, and self-esteem i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danger. Risk behavior plays a part of the role of intermediary variable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teenage dangerous behavi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low self-esteem and low self-esteem.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family intimacy and improve the self-esteem to reduce the risk of young peopl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北京);河北省廊坊市卫生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BA177B02)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冬梅;山口裕幸;;大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2 张艳霞;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3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谦;纪一峰;;城市供水企业客户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沃建中;孙慧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3 周涛;鲁耀斌;;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实证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5期
4 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冯现刚;张小远;解亚宁;高钰琳;肖蓉;;南方战区航空兵部队士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6 赵小军;;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7 唐烈琼;姚树桥;;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8 孙建国;田宝;汪寿阳;;科研机构创新文化测评结构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3期
9 杨云云;佘翠花;张利萍;;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易高峰;易连云;;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波;李永建;;知识作业过程模型的验证性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波;李永建;;知识作业过程模型的验证性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宏;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2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党彩萍;以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一般智力的结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蒋莉;中华成人智力量表全国常模的制定及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邬伟娥;知识转移视角的大学学术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魏晟;成年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9 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刘志标;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恩;网上购物情境下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动机过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东;工作压力作用效能的同步多维检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沈伊默;心理契约破坏与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反应间的中介效应检验[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甘治萍;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与冲动性人格三个维度的关系模型[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宝国;职业生涯高原的结构及其后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勉;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燕婷;澳门初中一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谭小宏;中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贾海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红,宋婷婷;我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S2期
2 宋耀武,李宝芬;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答会明!745000,李梦月!745000;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5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6 赵冬梅;山口裕幸;;大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张艳霞;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8 刘丽,张日f;青少年应激及其应对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9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10 崔红,王登峰;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洁;邓敏;梁宁建;;中学生诚信心理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11年04期
2 王井云;;自尊、惧怕否定评价对公众演讲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3 苏昊;许霞;;初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周亚男;焦彬;刘铁桥;陈冲;付兆亮;;自尊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5 钟佑洁;张进辅;;大学生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6 胡韬;;流动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自尊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7 赵晶;陈传锋;;初中学困生的自我意识与自尊关系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解静;陈元玉;江琳;王少冰;;汕头地区养老院和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自尊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9 王红瑞;;中职生人格特点、自尊水平及其与学业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高金金;陈毅文;;儿童孤独量表在1~2年级小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淑敏;赵景欣;周若涛;张文新;;大学生的危险行为及与其社会支持和自尊之间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邓健;陈锟;;445名广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尊及其相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武岳;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支愧云;陈永进;;青少年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胡芸;;嫉妒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宋芳;张丽华;;大学生自尊结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丽丽;张淑华;许贵芳;衣伟婧;;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孟成;戴晓阳;吴燕;;中文Rosenberg自尊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叶苑;邹泓;蒋索;向小平;;青少年家庭功能、自尊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余蓉蓉;伍新春;;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理科 但加强;疑心过头也是病[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高晶;不能忽视青少年心理需求和心理满足[N];中国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烨;自我价值感二维模型的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东林;亲子关系、人格特质对中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艳青;大学生自尊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3 林静;大学生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高辉;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卉;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宏彦;高中生自尊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翟成;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自尊特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淑燕;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婧婧;高中生疏离感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艳慧;归因训练对低自尊初中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4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149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