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12:15

  本文选题:德育 + 德育衔接 ; 参考:《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道德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这种系统性不仅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德育做到横向衔接,同时也要做好大学、中学、小学纵向衔接。本研究在力求从学理上给予求证外,还对多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访,归纳出了学校德育不相衔接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目标衔接问题、内容衔接问题、途径和方法衔接问题、管理衔接问题以及评价体系衔接问题。通过具体分析,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对道德形成滞后性的忽视、教育主管部门不统一、德育主体各自为政、学校缺少必要的长效衔接机制以及多种德育差异等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学校德育发展实际的德育衔接措施,如提升德育地位,注重学校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德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建立德育衔接机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运用网络德育加强学校与外界的横向联系,做好相邻阶段学生德育情况的普查工作等。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but also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family and society. This system not only requires the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moral education to achieve horizontal convergence, but also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vertical link betwee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addition to seeking proof from the theory, this study has also conducted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 on many schools, and has conclude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isconn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ncluding the convergence of moral education objectives and the cohesion of contents. Approach and method convergence, management cohe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vergence. Through concrete analysis,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restriction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the neglect of the formation of morality, the disunity of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and the disunity of the su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The school lacks the necessary long-term cohesive mechanism as well as many kinds of moral education difference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t of moral education convergence measure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uch as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moral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ers, and doing well the convergence of the goal, content and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link mechanism of moral education, highlight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reasonably use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horizontal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 and the outside world,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n adjacent stage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山金,曾钊新;将德育进行到底——小、中、大学德育衔接管见[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吴伟松;对大、中学德育衔接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3 周双娥;谈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的客观必然性[J];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俞晓群;陈强;;大、中学校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5 杨亮;;我国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4期

6 姜亚金,游惠;积极推进网上德育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唐莉;;论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的衔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5期

8 周双娥;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必须从实际出发[J];娄底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李剑萍;路书红;;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J];中国德育;2008年09期

10 常春燕;;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苏耀秋;李禾田;;民族传统美德是深港德育衔接的动力源[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2 傅爱芳;;规范行为 净化灵魂 雕塑人格——探索德育工作管理路子的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帆波邋实习记者 宋钊;在继承传统中探索德育新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王绪阔撰稿;濮阳县庆祖镇一中:德育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并重[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罗田县胜利中学 余锋;贯彻“八荣八耻”思想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N];黄冈日报;2006年

4 尚化启 撰文 刘振武 刘岩 尚靖凯;争创名牌谱新篇[N];徐州日报;2006年

5 杨清华 作者单位:驻马店农业学校;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06年

6 本报通讯员 杨海泉 杨雪波;宾川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平台[N];大理日报(汉);2006年

7 本报通讯员 武宏洲;情系未来 托举朝阳[N];陇东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永胜;百年树人兴邦 以德为本立根[N];科学导报;2010年

9 古邦伦;素质教育带来高分数和高升学率[N];泸州日报;2010年

10 赵祖地;建构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新机制[N];浙江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雅静;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丹;伦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制度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3 于慧;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我国学校德育衔接问题[D];河南大学;2012年

4 王素凤;自主性德育建构的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清;我国普通高校与普通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珊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德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叶雷;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旭阳;古代德育机制对青少年德育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宋美超;不诚实的学校与诚实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2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42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