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负担的个体层面变量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课业负担 + 影响因素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12期
【摘要】:"减负"一直是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减负"并不意味着消除课业负担,我们应该更多关心课业任务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否过重。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建立一个框架,用于考察影响课业任务主观感受的个体层面变量。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人口学背景变量,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三个方面中个体非智力因素最为繁杂,它们又可以从学习活动的个体系统和心理过程的知、情、意分类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Abstract]:"reducing the burde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ut "reducing the burden" does not mean eliminating the burden of schoolwork.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n the students is too heav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the individual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of homework tasks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t individual level mainly include demographic background variable, student intelligence factor and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these three aspects, the individual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are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they can be investigated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 system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learning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与公告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JJD880010)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数据库基础框架和电子系统研发”(项目编号:11JD880030)的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珠;张华;;小学教师期望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学生知觉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3期
2 黄静;肖威;;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业负担的关系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3 冯海英;对高中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钟平;;桂林市初中学生学习与教师工作的压力调查与研究[J];广西教育;2011年26期
5 胡桂英,许百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4期
6 张潮;渠玉红;;高中生自尊、学业自我概念及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7 何婷婷;甘媛媛;;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水平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8 刘永林;;城市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兼论“减负”的新思维[J];教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9 施铁如;学业负担模型与“减负”对策[J];教育导刊;2002年Z1期
10 娄立志;关于学生学业负担的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阳丹;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必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效锋;刘巍;;基于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学生学科成绩的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孙辉莹;;浅述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周海霞;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研究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5 易红;符冬梅;;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汉语成绩的相关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6 吴靖媛;胡象岭;彭军生;;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7 石婕妤;;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五年综述及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8 方方;;论多种心理效应在中学班级差生管理中的综合应用[J];成功(教育);2008年02期
9 明莹;;考试焦虑及其缓解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杨丽珠;张华;;小学教师期望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学生知觉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国娟;中小学生负担结构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明波;择业期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就业压力、专业承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晨晖;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感与听力策略、听力成绩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张赣萍;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政策的限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傅建国;语文新课程背景下自我效能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芳蓉;大学生学业压力源与睡眠质量的特点及其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晓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情况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晓伟;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点的探讨和教学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洋;教师期望对学生英语学业成败归因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琨;张淑芳;;初中教师的差别行为与学生情感反应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郭德俊,田宝,陈艳玲,周鸿兵;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余文森;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教育学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张光斗;高考瓶颈与中小学学生“减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张日f,王琨;国外关于教师期望与差别行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李发良;注重日常培养 形成良好习惯——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教育;2005年01期
8 戴斌荣,任亮;高中生焦虑心态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玲,李辉,廖全明,沐伟;昆明市某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梁九清;;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桂祥;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欧阳丹;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俏;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晓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布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沈渊;;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综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年04期
3 杨敬宇;;重视非智力因素优化教育环境[J];西北医学教育;1996年01期
4 周秀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宋素红;;利用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09期
6 马加乐;;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非智力因素观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高玉花;浅议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1992年11期
8 沙毓英;;“非智力因素”与性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3期
9 冯西;从教育理论的综合趋势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J];中学生物教学;1999年02期
10 龚岳麓;论素质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姬金泉;叶威彤;;教育在别处——浅论教育主体对待非智力因素的态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马晓明;;挖掘非智力因素,,开发高中生潜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马一平;;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班级建设的工作重点[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吴福元;王养华;周家骥;;大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俞承谋;刘力仁;唐俊颖;;高中生的学习情况、某些非智力因素以及人格特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何俊彪;彭武耀;彭秀芳;喜秀勤;;论对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叶慧云;曾丽玲;;“非智力因素对引导性自我发展的影响”结题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魏微;房美青;;教学与兴趣培养——小议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蔡其文;王顺龙;刘运兵;;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情况影响的调查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陕西省榆林中学课题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指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蓬莱市北沟第二中学 周传弟;重视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上高县南港中学 晏祖才;浅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N];宜春日报;2009年
3 李永高;减负,需要从根上治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大理师范附小 熊志坚;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重要因素[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张宝敏;成功少不了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兴化市茅山中心校 郭德余;向管理要效益[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N];人民日报;2005年
8 汉川接官备塘中学 刘启胜;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养成[N];孝感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蒋凤;落实“八个严控”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N];毕节日报;2011年
10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 史玉成;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红峰;试论成教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武汉大学;2005年
2 彭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琳;培养中学生阅读非智力因素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银保;高师创新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伟;教育装备运行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宁;农村教师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郑一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过程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晓霞;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常彦梅;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王淑燕;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3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9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