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转型期基础教育设施供给模式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8 14:16

  本文选题:基础教育设施 + 供给模式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9期


【摘要】:通过构建基础教育设施供给模型,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从供给主体结构及制度设计视角探讨了转型期基础教育设施供给模式变革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是计划经济时期基础教育设施的唯一供给主体,一体化承担其提供和生产责任,供给决策受政治运动主导,并通过垂直层级式监督实现供给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差异化利益定位和实现机制驱动市场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了基础教育设施的供给,基础教育设施的提供和生产逐步分离,生产主体和生产流程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但供给监督仍以体制内约束为主。供给主体多元化及多样化机制组合驱动基础教育设施供给模式综合变革,是转型期制度政策变革、市场机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出结构-能动性互动机制。
[Abstract]:By constructing the basic education facility supply model, taking Huadu District of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asic education facility supply mode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subject structure and system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vernment is the sole supplier of the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n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and the supply decision is dominated by the political movement, and the supply management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vertical level supervis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ifferentiated interest ori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mechanism have driven market enterpris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pply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the provision and prod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have been gradually separated. The main body of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 but supply supervision is still dominated by system constraints. The combination of supply main body diversif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mechanism drive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y supply mod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institutional policy change, market mechanism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which embodies the structure-active interac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1YJC840011) 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剥夺特征、形成机制与公平构建研究 河南省政府决策指标课题(2012B596)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1YJC840011) 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主体的嬗变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4期

2 张京祥;葛志兵;罗震东;孙姗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3 周春山;高军波;;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4 陈武,张静;城市教育设施规划探索——以温州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5年07期

5 胡思琪;徐建刚;张翔;曹华娟;;基于时间可达性的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评价——以淮安新城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2年01期

6 刘伟;孙蔚;邢燕;;基于GIS网络分析的老城区教育设施服务区划分及规模核定——以天津滨海新区塘沽老城区小学为例[J];规划师;2012年01期

7 徐敏丽;来洪渝;;农村人口流动条件下的教育供给模式[J];开放导报;2008年05期

8 栾俪云;于莉莉;李海燕;;区域性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广州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J];学理论;2009年12期

9 江文涛;;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10 林逸生;;“穷人教育”制度供给模式:内生外致的对比和整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静;我国义务教育供给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洁;;从社会地理学视角对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秦红岭;;论住房的伦理价值属性[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马祖琦;;美国内城地区保险“红线歧视”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03期

4 吴家庆;陈利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演进与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胡兆量;;北京城市发展规模的思考和再认识[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2期

6 董世永;李杰;;山地滨水旅游区文化价值空间探究——地域文脉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体现[J];重庆建筑;2007年08期

7 王磊;;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主体的嬗变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4期

8 李建宏;李雪铭;;大连市城市空间意象初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9 康琪雪;;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区别及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10 刘保奎;冯长春;申兵;;北京外来农民工居住迁移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尚建;;社会暴力下的整体治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希东;;论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大都市区治理策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刘秀梅;孙璐婕;;面对三网融合:广播电视如何发展的相关对策[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周静;彭晖;;历史主义视角下紧凑城市的再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舒雯;;全球化时代文化生产方式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黎斌;魏立华;;城中村村民与外来低收入租客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深圳市新西村老屋村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戴国雯;;转型期旧城复兴中的社会空间—行为互动初探——以南京门西地区典型地块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罗仁朝;王德;;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3 阳煜华;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奥林匹克公园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7 吴春;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D];清华大学;2010年

8 周进;北京人口与城市变迁(1853—1953)[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王晶;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忠元;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省级统筹”投入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平;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看《蜗居》[D];河南大学;2011年

5 邓晓姣;乡村住宅与生态共生性的重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过文仪;三维可视化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董彦;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纽约”[D];吉林大学;2011年

8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9 肖超;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叶兰;广州市区域间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嘉;刘鹏;;财政支出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2 崔惠玉;刘国辉;;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3 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4 郭宏宝;;财政视角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效系数评价——以教育均等化为例[J];财贸经济;2007年S1期

5 刘剑锋;;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在大兴新城规划中的研究、发现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6 杨震,赵民;论市场经济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式[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7 赵民,林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8 宋小冬;钮心毅;;城市规划中GIS应用历程与趋势——中美差异及展望[J];城市规划;2010年10期

9 方远平;闫小培;;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8年09期

10 唐子来;李新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公共服务设施:经验借鉴和策略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晓亮;;公共物品的定价策略和监督[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常修泽;[N];人民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2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1期

3 许昆鹏;贾驰;;转型期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7年04期

4 朱利霞;;转型期西方教育中的政府干预:趋势与特征[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陆立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文教资料;2008年34期

6 衣华亮;;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内涵与类型探析[J];江苏高教;2009年03期

7 朱利霞;;转型期西方公共教育发展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2期

8 黄幼岩;;转型期我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01期

9 赵勇;;试析转型期中国义务教育的免费性[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文源;;优化政策环境:转型期中国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期待[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滕立新;;2002年北京市学生尝试吸烟与经常吸烟现况分析(摘要)[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夏林;席升阳;;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列之探讨[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蓝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视角——也是一种公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王文源;;中国民办学校组织化建设探讨[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朱春奎;刘宁雯;;转型期中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归宿研究[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丁丁;转型期中国的教育纲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首都师范大学 丁兴富;中国远程教育:转型期的考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翁卿仑;希望为家乡教育做点贡献[N];温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一枫;转型期的民办教育前行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万桂珍;应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N];济宁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孙亚斐;“满意行动”成兰州教育发展拐点[N];兰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N];黑龙江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周扬;新东方上市“不可复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邓小群;深圳推广现代学校制度[N];深圳商报;2007年

10 唐万明;拒绝“热烈而空虚”的语文课堂[N];中国教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丹中;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伟;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震;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杨富英;转型期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静;我国义务教育供给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胜;转型期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峰;转型期教育不公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美荣;转型期滞后的农村义务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曹占霞;转型期我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中的职能定位[D];河南大学;2007年

8 黎海娇;转型期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政府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许文燕;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冯雪花;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6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96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