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德性的内涵与实践
本文选题:教师德性 + 爱的德性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对教师的"高标准道德"经不住哲学拷问,"底线规范道德"无法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到达卓越状态,如何摆脱教师道德平庸化甚或是教师道德失范等问题,必须追寻教师的德性来源。教师德性之质即爱的德性,包括尊重、宽容、关怀、良心等基本德性。教师德性之行即德性教学,教学是德性实践,德性内生于教学实践之中,并在德性交往中使师生共同焕发生命活力。
[Abstract]:The "high standard morality" of teachers can not stand the question of philosophy, the "bottom line standard morality" can not guide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to the state of excellence, how to get rid of the mediocrity of teachers' morality or even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moral anomie, etc. The source of teachers' virtue must be trace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virtue is the virtue of love, including respect, tolerance, care, conscience and so on. 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virtue is virtue teaching, teaching is virtue practice, virtue is born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mak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ruscate life vigor together in virtue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均土;;高校德育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石中英,余清臣;论良心及其可教性[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石中英;;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4 高德胜;;论爱与教育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王小琴;;音乐伦理学论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吴先伍;;人的发现与隐没——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历史审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7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文虎;黄桂萍;;草根文化浪潮里的声像本质——播客社会文本的意义解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寒;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宏卓;小学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王海明;论良心[J];齐鲁学刊;2002年04期
3 邓兆明;论良心在道德接受活动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199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素珍;周小琴;;养成教师德性: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科峰;路艳霞;;浅谈人本主义理论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J];黑龙江史志;2008年15期
3 王艳;;教师道德反思——从教师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角度分析教师德性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李云吾;;构建促进教师德性内涵发展的学习共同体[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12期
5 申明;;闲暇生活与教师德性之提升[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6 沈辉香;;教师德性的人文关怀思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韩冬;殷有敢;高文金;;简论教师的宽容德性[J];理论界;2006年10期
8 黎琼锋;;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03期
9 黎琼锋;吴佩杰;;论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黎琼锋;;论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的共生关系[J];中国德育;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小明;;数学教师德性:内涵及其培养[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敏;生命视野下教师的德性[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7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9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