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言说:学校教育实现政治再生产的“内面”——我国当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定位及其局限性
本文选题:学校教育 + 政治言说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9期
【摘要】:政治言说是培养政治人才的"元"叙事,是编织学校政治教育的"内面"。新中国成立至今,革命正当-人民伦理叙事引领着我国学校教育进行政治再生产,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不争论的语式是其所采用的策略。然而,多元文化、信任危机和"过有尊严生活"的诉求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学校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以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功能。
[Abstract]:Political discourse is the "Yuan" narrative of cultivating political talents and the inner sid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revolutionary justice and ethical narration of the people led the political reprodu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dualistic mode of thinking and the non-controversial style of thinking are the strategies it adopts. However, the demands of multiculturalism, crisis of trust and "living a life with dignity" make people have to reflect on the limitations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order to play their political functions better.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构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研究——学校教育如何帮助个体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项目编号:10YJ8801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甘阳;;自由的理念:五·四传统之阙失面 为“五·四”七十周年而作[J];读书;1989年05期
2 吴康宁;;无条件的道德要求与有条件的道德行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内在紧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3 李方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0年02期
4 王平;;“躲避崇高”与“二元对立”思维的消解——论王蒙在“人文精神”论争中的意义[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5 王长乐;;教育方针的形态变化与教育本性的回归[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闫旭蕾;孙承毅;;试析语言:学校教育的“编织物”——一种语言视角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4期
7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刘箴;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政治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金家厚,吴新叶;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雷岁江;孙荣;;“村权三分,三会村治”治理机制思考——对江苏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6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姚宏志;;从“敢治”、“能治”到“善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跃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林钟高;于鑫;吴玉莲;;全球会计治理框架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黄燕翔;;善治视域下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任晓林;朱文彬;;基于回应性的我国乡镇政府信访问题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凤林;;简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特殊性[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于博;;略论欧盟基本原则及对中国地方自治的启示[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宏山;;府际关系的多中心合作趋势[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4 苗月霞;;治理理论与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5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袁政;;城市管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汪永成;;论新世纪中国政府能力建设的战略方向[A];“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辉;;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范式研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耿国阶;;治理:另一个理论过客?——治理变革与治理研究的中国反思[A];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王敏;;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成丽诗;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晓云;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马娜;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森;言语行为与制度的生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蒙;;躲避崇高[J];读书;1993年01期
3 张承志;;无援的思想[J];花城;1994年01期
4 谢地坤;道德的底限与普世伦理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谢地坤;从道德的“至善”到道德的“底限”——读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胡斌武;;我国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转换[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7 蔡中宏;新中国教育方针嬗变的考察与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1期
9 王晓明;张宏;徐麟;张柠;崔宜明;;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J];上海文学;1993年06期
10 杜光;;普世价值: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J];炎黄春秋;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宓平琪;;日本儿童所处的环境[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5年03期
2 计琳;李文萱:细微之处见真功[J];上海教育;2004年24期
3 刘长海;美国品格教育质量标准介绍[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3期
4 王云飞;先秦儒家若干教育范畴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海燕;;网络增强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6期
6 陈娟;史景轩;;日本PTA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1期
7 朱京曦;;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化学习研究的任务与核心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8 李敏;;解读“中间生”现象[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2期
9 高德胜;;电视的教育哲学——论电子媒介对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冲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马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调查和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6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7 史新琼;;浅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8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三)——古希腊罗马的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徐卫红;;毛泽东论教育的双重身份及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占民;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青岛日报;2006年
2 程方平;让孩子得到心悦诚服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刘玉江;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周静文;两条“吃苦”新闻的警示[N];新华日报;2006年
5 记者 赵婷;小学初中每班不应超过40人[N];北京日报;2005年
6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对“和谐校园”的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7 夏莲花;家校沟通障碍在哪里?[N];文汇报;2006年
8 巴山;应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从“小古辍学”说起(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版撰稿 记者 吴俊斐;学生寄宿出现低龄化现象[N];金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7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8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94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09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