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国文教科书的中华民国想象——基于课文数据库统计的分析
[Abstract]:Chinese textbook is a collection of texts, any text reflects and expresses the imagination of people. If a text appears in most Chinese textbooks, its imagination is more universal.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that the textbook set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half of the total textbook set, through the database statistics and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texts of Chinese textbooks publish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five years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we can draw a picture of independence and openness, democracy and republic. The Republic of China imagines that modern agriculture and commerc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contain and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imagin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ld and new, and also reflects the mentality of people in social transition to deal with modern and traditional problems.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语文教学论研究所;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小鸥;;现代性: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小鸥;彭太军;;小课本 大启蒙——试析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巨大影响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0期
2 吴小鸥;;《格致须知》与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J];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小鸥;;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教科书对社会变革之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2 石鸥;;开现代教科书之先河的《最新教科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吴小鸥;;晚清西式教科书的引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4 黄兴涛;;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J];近代史研究;2006年06期
5 朱小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张天白;我国近代出版体育教科书的早期概况[J];体育文史;1990年01期
7 丹尼斯·劳顿;吴棠;;课程设置的两大类理论[J];外国教育资料;1982年04期
8 陈伟;启蒙——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旋律[J];文艺研究;1989年03期
9 李素桢;田育诚;;论明清科技文献的输入[J];中国科技史料;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勇;王定生;;论民初的教育改革[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7期
2 李学智;民初法政学校论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徐希军;;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于潇;;民初临时教育会议议员名单及人数考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杨晓青,井华;音乐教育中的想象与科学创造[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戚克敏;课堂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顾爽;运用想象思维 开发艺术创作[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民初广东教育改革中的中西文化冲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陈超君;直觉思维的策略系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谷杉杉;;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李正心;;光复后期台湾教育与祖国一元化刍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于富增;;试论中国的对外教育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5 王伦信;;台湾地区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概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刘立德;;陆费逵教育思想试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周洪宇;;日本学者陶行知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徐娟;;试评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童子军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杨晓;;关东州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尔杰;民国北京“平民教育”的渊源与兴起(1912-1920)[D];北京大学;2012年
3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建;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艳芝;民初教育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秀静;山西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3 程平生;清代京师八旗官学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业廷;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28-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丽;民国时期学校家政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乐妮;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1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9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