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合”走向“融合”——日本“学”“社”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经验
[Abstract]:In the late 1990 s, the concept of "school society fusion" began to be popularized in Japanese society, and was widely promoted in the field of practice. Comparing with the clear division of the fields and function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mbination of school and society" emphasiz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other and making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oneself". The theory of "school society integr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conne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under the whole framework of education. Japan'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from "combination" to "integration" and its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o explor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nd "society" and to construct the whole educational implementation syste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分类号】:G5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7 陈修梅;;高师教育学课程合作式案例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8 曹长德;;论教育评价的副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9 赵茵茵;;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喻红梅;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途径:优化学习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杨曙光;;论职业教育中的优势教育导向[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金陵;;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思考[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8 周雯;;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何波;;论我国法律架构中的民族双语教育[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艳红;;一位东乡族女教师生涯转换的叙事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绍丽;日本社会教育中的品德教育方法管窥[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2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传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克军;方家峰;;武士教育的职业教育本质与日本教育近代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4 饶从满;;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辜芝兰;;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日本第三次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施克灿;浅析日本的“学社融合”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7 裴娜;;浅议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J];考试周刊;2010年43期
8 施克灿;终身学习理念与日本当代社会教育的新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9 李海爽;;日本新中间阶层形成过程中的学历效果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饶从满;;日本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淑细;;日本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刘伟;;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俞吉与“西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朱浩东;;杨贤江对日本教育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新华社;大学生不会“算算术” 日本“宽松教育”惹的祸?[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日专家呼吁:对校园欺凌要“零容忍”[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姜堰市实验小学 祝中录;课改:能否“不发明,只改进”?[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4 李广;校园欺侮:日本孩子无法逃脱的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福井谦一;推翻学历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汪嘉波;中式教育为啥海外走红[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2 李谊;小原国芳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琳;全民大学教育时代下的日本应试竞争[D];南京大学;2011年
4 江丽云;日本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岳;关于福泽谕吉学校教育思想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9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0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