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296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areer matur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 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of male students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the scores of female students were just the opposite; the professional maturity of senior students was dominan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 and grade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as a whole. The utilization of subjective support and support, as well as occupational confidence, career value,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dependence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have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作者单位】: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安保学院;
【基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J2010-67)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2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4 刘秀艳;司秀玉;吴少敏;;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5 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谢文静;张智勇;;成就目标定向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7期
7 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年05期
8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9 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丹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静怡;职业成熟度、毕业生职业选择行为及就业状况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许有强;免费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潘庆忠;张爱芹;楚新艳;陈婕;;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2 程怀文;徐中民;李玉文;;基于幸福生活预期评价黑河流域各地社会发展[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3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4 任海龙;;大学体育环境评价和大学生快乐感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梁日忠;褚跃德;王英春;;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6 王钱芊;许启晓;王维维;;运动员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因素的相关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利霞;霍建勋;;包头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谢珍萍;;试析如何在消费中增进幸福[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宋斐;;关于幸福感的再认识[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甘秀英;杨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占玉珍;胡德同;;野外生存锻炼对大学生积极幸福感影响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李增刚;夏永侠;;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广饶县移民安置点为例[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巍峰;郅利聪;李启松;;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总体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研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刘磊;潘铁军;;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叶明;;医院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医生主观幸福感的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何玲;张力为;;青少年主客观身体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澜;王鑫强;陈志强;;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任海燕;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安春明;吉林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李淑霞;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照顾及主观幸福模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烨;青年员工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刚;武术参与对普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吴美兰;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莹莹;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玮;培训职业人士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德华;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与评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张力为;优势分析:确定回归方程预测指标相对重要性的统计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李海峰,唐立山,董本云;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5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姚裕群;生涯的演进过程分析——金兹伯格与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J];中国人才;2000年11期
8 张仲彬,徐志明;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5期
10 周东明,樊晓光;青岛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相关社会因素的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慧;中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戚人杰;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石莉;当代大学生职业兴趣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园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亚真;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虹萍;职业评估系统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2 曹科岩;曾亚纯;;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3 陈新叶;;女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特点追踪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4 甘雄;金鑫;;自尊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李志;谢朝晖;秦韬;刘方方;;大学生抑郁、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于绪丽;;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7 全宏艳;何资桥;胡畔;;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谢倩;陈谢平;张进辅;洪显利;;大学生犬儒态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2期
9 姚翠荣;刘凤萍;;大学生乐观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4期
10 马晓春;以人为本 提高自尊——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大学生自尊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令真;李桯;王婧;;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晓峰;许思安;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燕展;胡静;朱从书;;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汤芙蓉;;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郭瞻予;单常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春梅;陈影影;张旭颖;张倩;周鑫;李柱华;张迪;李春光;王蓉;;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园园;方晓义;程虹娟;;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邓林园;方晓义;程虹娟;高晶;;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其满意度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河;帮助大学生走出创业误区[N];西部时报;2005年
2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3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5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3 缴润凯;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夏瑛;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人口统计学因素及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3 肖婧;社会支持及非理性信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靖原;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柳菁;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琛;大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王燕;大学生乐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晓岚;大学生的感戴与其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冯霞;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若涛;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11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1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