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以证据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设计模式简介

发布时间:2019-01-26 17:41
【摘要】:"以证据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设计模式是一种系统性地进行评价设计的模式,可以运用到广泛意义上的各种评价类型,并综合运用不同途径的评价数据。该模式重在使用关于学生能力的证据作为设计评价任务以及设定评价标准的基础,并强调要基于证据做出相应的推论。在对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整体结构介绍基础上,重点考察该模式的核心,即其概念框架,主要涉及如何设计评价的学生模式、测量模式、任务模式等,本文以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使用该模式进行评价设计。
[Abstract]:Evidence-centere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design model is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design mode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a wide range of evaluation types, and comprehensive use of different ways of evaluation data. This model focuses on the use of evidence about students' ability as the basis for designing evaluation tasks and setting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corresponding inference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evidence.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ode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re of the model, namely, its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mainly involves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the student model, the measurement model, the task model, and so 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to use the model to evaluate the design with a practical case.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基于认知过程的中学生科学学科能力的表现标准研究”(CHA110128)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中学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及对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11YJA880051) 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学习理念下有效课堂评价模式的行动研究”(GZ12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4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骏;矩阵完成问题的项目生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涂冬波;项目自动生成的小学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CAT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婷;CAA中可重用试题概念模型及互操作信息框架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兴礼;段兆兵;;当代知识理论:教学设计的新基础[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3期

2 程琪龙;;概念框架:一个有新意的小句概念语义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黎加厚;胡丽萍;;Moodle之互动评价:信息化的评价活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Z1期

4 林世华;;厘清课程目标,筹划教学设计:谈评价于课程改革之应用[J];考试研究;2010年01期

5 周仕东;王书伟;郑长龙;;美国PADI: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模式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6 陆月华;;英语领属致使小句的概念框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田朝霞;;论汉语歧义成结小句的概念内容与语法体现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罗先群;;框架理论指导下的小句翻译[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郑美艳;王正伦;;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国民经济评价研究(Ⅰ)——概念性框架与评价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景辉;;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评价设计[J];成才之路;2009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粉香;吴明光;张寅宝;;设计模式在GIS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广娟;刘建红;赵波;;Proxy设计模式在大数据量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重明;张学旺;王佐成;;基于UML和设计模式的OOA&D在库存管理系统中的应用[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于爱荣;王俊;刘晓明;曹雷;;Observer设计模式的改进型模式的实现与研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定强;柯维娜;刘运峰;;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初步设计[A];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2005年

6 林小峰;叶伟宝;宋春宁;宋绍剑;;基于自适应评价设计的一种控制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懋戍;;设计模式在交通监控软件设计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刘娟娟;白瑞林;王茂星;;面向对象和模式在工业绣花机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石磊;陈朔鹰;;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truts框架的研究[A];Java技术及应用的进展——第七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4年

10 方诗圣;朱大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建桥 财政部会计司准则二处处长 张瑶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重要变革进行时[N];中国会计报;2010年

2 冷刚;美国准则走进国际准则之观察[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王基扬;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姜勇;对教育评价的重新梳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孟辉(作者单位:唐山市路北区团结楼小学);运用教育评价激励学生进步[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6 贾永脉;临泽着力构建教育评价新机制[N];张掖日报;2010年

7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王文静;岂能只见“成绩”不见“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李 茂 编译;“21世纪技能”催生教育评价转型[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冷刚;美国准则走进国际准则之观察[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潘山(河南郑州市第二中学校长);教育评价“变脸”[N];文汇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红章;概念框架与思想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3 盛秀杰;基于设计模式和框架的E&P领域基础中间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陈锦;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田朝霞;英语双及物小句研究—递送物的五个主要变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宇;财务会计要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刘强;设计模式的形式化研究及其EMF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海军;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9 张艳宏;“中医医生报告结局”概念框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10 余佳霖;财务会计信息规范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钦礼;基于设计模式的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2 原亚飞;基于设计模式的MIS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 施宁;设计模式在基于J2EE的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肖卓宇;基于设计模式的逆向工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邱丽华;人脸信息认证系统基于设计模式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晓鹏;面向模式的软件设计质量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任婧;设计模式在虚拟交易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林斐;基于设计模式的构件可变性实现[D];重庆大学;2003年

9 陈贤谋;基于XML描述的软件设计模式实例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张晓军;基于绩效技术的学习型企业学习支持系统设计[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5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15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