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TfU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2 18:32
【摘要】:TfU是一种以"理解"为"招牌"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解的"表现观"。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加强教师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是教育技术培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教学设计内容为案例,从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和持续性评估等TfU的四个组成部分来论述该模式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以期对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图文】:

引导教育,课程网站,基本问题,教育技术


展项目,是于1999年作为HGSE“零点项目”和HGSE教育技术中心的一个合作计划而开发的,旨在将教学研究成果与提高教学实践相结合,核心思想是“为理解的教学”。二TfU模式简介TfU产生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境进行再创造;学习是学习者积极的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单是把知识经验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通过激发和挑战其知识经验,提供有效的引导,支持和环境,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新的知识经验。TfU有四个相互作用的要素,引导教育者思考四个基本教学问题,如图1所示。图1TfU四要素及引导教育者思考的四个基本问题此外,WIDE课程网站还给出了关于确立TfU四要素的相关标准,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师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理解的目标。TfU把理解放在最显著的位置,认为理解是教育真正的核心目标,通过丰富的理解活动来加强学生对于理解的“表现”。三TfU应用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它的设计范畴[1]。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也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因此,对于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是教育技术的一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分类号】:G645.1;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文浩;;设计是什么? 教学设计视域下的思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朱德全;;教学系统对话机制的生成与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春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看实践教育的三重视界——以社会实践“六个一”工程为导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裴达伟,刘占荣;开放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2期

3 钟志贤;;论教学设计定义的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吕林海;;论教学设计的设计定位及其决策循环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于文浩;;设计是什么? 教学设计视域下的思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6 王作亮;;略论乡村少年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10期

7 朱德全;;论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8 程琳;;高中骨干教师与新课改的适应性调查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10期

9 陈峰;;论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及其研制[J];教育导刊;2012年10期

10 谢广山;;基于“结构—功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以高等教育为视阈[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7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燕;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魏佳;数学CAI课件及设计原则[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剑敏;“游戏精神”与老年大学音乐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游薇;初中语文阅读有效对话与“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卫国;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蕻;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晓琪;中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问题分析及培养思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燕;作文对话教学“四阶段八环节”课堂设计课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唐青才;生成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2 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二)[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传艳;;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0期

2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3 谢舒潇;吴芸;周筱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1期

4 柴璐璐;丁侠;杨成;;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李海莲;;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陈霞;;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4期

7 陈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年02期

8 陈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研究——我院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J];考试周刊;2009年04期

9 鲁兆涛;;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年33期

10 邹应贵;叶惠文;张锦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丽刃;于翔;徐博;;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2 路红;;EAP:值得引入的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组织机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姜红;孙健敏;;高校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何菊莲;王燕磊;;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养护现状分析——以湖南省为例[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旗;林健;;新组建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万正刚;寇海莲;;论E-learning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影响[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赵现中;王玉洁;;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徐建平;;高校教师绩效的360度反馈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吕建平;姜艳萍;;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途径[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姚杜鹃;张卫;邱秀芳;;高校教师职业枯竭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颖;小学该玩却学得疲惫 大学该学却玩得疯狂[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王晶;我省再评30位湖北名师[N];湖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茜;“金钱堆不出好学校”[N];光明日报;2011年

4 记者 陈娜;被评为全省教育技术培训先进基地[N];驻马店日报;2008年

5 陕西安康学院 杨哲 钟生海;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任重道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梅志清 胡键 通讯员 赖红英;社会人员可申请教师资格[N];南方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樊丽萍;中国学生能“讲”,但不会“讨论”[N];文汇报;2009年

8 记者 王晶;“湖北名师”评选门槛:教龄15年[N];湖北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岚桦 程娇 通讯员 兴利;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收费”[N];海南日报;2009年

10 朱四倍;切忌学术“自我矮化”[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磊;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瑞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毅雅;任务驱动法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韦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亮;基于云计算的混合学习培训模式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D];云南大学;2011年

7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甘潮英;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徐志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郝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1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31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