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气质与烟酒使用:交互效应检验
【图文】:
图1四种常见的交互效应模型Miller,2005),从而难以抑制烟酒使用的渴望,使得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关系增强。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三大问题进行检验:(1)气质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效应能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得到验证;(2)气质与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交互效应,即气质的预测作用是否会受到教养方式的影响;(3)不同气质因素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交互效应,即一种气质因素是否会放大或减弱另一气质因素的作用。对三大问题的回答是深入理解气质作用过程的关键,也是进行科学有效预防的依据。2方法2.1被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某地区四所初级中学(城市和乡镇各两所且均为普通中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学校领导和青少年本人知情同意,共有660名青少年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296人,女生364人;初一345人,初二315人。更多信息可参考先前的研究(李董平,张卫,李丹黎,王艳辉,甄霜菊,2012)。2.2工具2.2.1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采用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青少年版)(Robinson,Mandelco,Olsen,&Hart,2001)测量母亲教养方式。该问卷包含32个项目,可测量与教养方式形态类型学理论相对应的三类教养方式。其中,权威教养15题,如“她向我讲道理说明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专制教养12题,如“当她认为我行为不当时,会对我大嚷大叫”;纵容教养5题,如“当我打扰别人时,她不管教我”。采用五点计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母亲越经常使用相应的教养方式。本次测量中三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0.84和0.71。更多信息可参考先前的研究(李董平等,2012)。2.2.2青少年气质问卷意志控制。采用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修订版简本中的意志控制分问卷。经过标准的翻译和回译程2942
图2权威教养对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调节图3专制教养对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调节图4纵容教养对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调节样本偏差的问题,增强了气质对烟酒使用作用结果的可推广性(Arnett,2008)。需要指出,本研究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部分气质因素(感觉寻求)的效应会图5愤怒挫折对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调节被教养方式所调节,虽然有研究者认为此时探讨主效应是没有意义的,但由于本研究对所有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此时的主效应表示当调节变量分数为均值时自变量的效应值,,即本研究显示的气质主效应仍然有意义(Edwards,2009)。其次,本研究运用个体-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和最微观的家庭因素综合考察其对烟酒使用的影响,重点检验了气质与烟酒使用的关系会否受到教养方式的调节,并借此对几种不同的交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权威教养与感觉寻求的交互作用模式符合风险缓冲模型。权威教养的父母给予孩子温暖支持和严格要求,有助于父母对青少年保持直接控制,也有助于个体自我控制的发展(Hay,2001),从而弱化了感觉寻求对烟酒使用的促进效应。专制教养与感觉寻求的交互作用模式并未出现我们所预期的风险增强模型,而是符合风险缓冲模型。这可能是由于专制教养通常有利有弊,但在中国等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弊”相对变弱(Chao,2001),也可能是由于专制教养的风险增强效应更多表现在烟酒使用以外的发展指标上。感觉寻求作为一种追求新异刺激的气质特征,常表现为愿望和冲动,而青少年刺激情境获得的可能性,也就是感觉寻求可实现的程度,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和限制(陈丽娜,张明,2006)。专制教养的父母严厉要求和管束孩子,虽然感觉寻求会带来更多烟酒使用的冲动和预期,但却?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暨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丽娜;张明;;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2 林丹华;方晓义;冒荣;;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3期
3 林丹华;范兴华;潘瑾;;环境和个体因素与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3期
4 叶宝娟;李董平;陈启山;王艳辉;;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5 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环境和个体因素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6 李董平;张卫;李丹黎;王艳辉;甄霜菊;;教养方式、气质对青少年攻击的影响:独特、差别与中介效应检验[J];心理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尔慧;叶丹彦;蔡绍先;王德全;陈玮莹;李克;;青少年饮酒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0期
2 那苓;;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控烟干预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10年10期
3 文俏;;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倾向预测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张伟;王亚运;司振龙;;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安徽省六安市双河镇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李海云;张建华;姜良美;吴洪梅;;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6 王恕成;;初中生亲子关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陈传锋;袁建勋;赵晶;;中学生的生活状况及衡量维度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8 仝义涛;;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陈陈;范洁琼;;西方教养风格理论的测量工具适用性研究——以南京和上海青少年问卷实测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李欣忆;祁畅;曾俊伟;刘彪;;大学生黄赌毒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免疫防范教育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储涛;身体德性论: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德育使命[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述银;医学新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妍妍;主客观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东林;亲子关系、人格特质对中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谌冬娣;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苑光宗;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调查及其素质—应激模型探索[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爱斐;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教养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维利;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红禹;青少年对未来的规划和评价与不同来源社会支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蔡文丰;高三学生感觉寻求、应对方式与高考前消极情结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俏;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晓义,林丹华,LI Xiao-ming;社会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明,陈丽娜;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3 马日新,陆焯平;加强健康教育,降低青少年吸烟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S2期
4 Ian M.Newman;Duane F.Shell;曲明;薛建平;Michelle R.Maas;;青少年饮酒: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戴月;史祖民;潘晓群;袁宝君;;江苏省青少年饮酒情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6 魏俊彪;转型期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张丽;辛自强;李洪儒;;青少年群体社会化的社会微环境研究[J];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8 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杨娇;滕英;周欢;邱培媛;吴芳;程谧;马骁;;青少年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3期
10 崔伊薇,高文华,王桂英;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阳;谢斌;乔屹;黄乐萍;;男性暴力型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2 苏梅蕾;洪军;薛湘;李恩泽;;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特点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4期
3 刘根义,聂继雷,李晶,潘红娜;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个性影响的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叶宝娟;李董平;陈启山;王艳辉;;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5 陈睿;;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1期
6 张玮;包冠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桂臻,钱铭怡,肖广兰;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8 刘燕;;多元视角下的青少年风险行为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期
9 董训兰;326例青少年情绪归因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07期
10 赵春梅;杨伯溆;;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的影响——基于北京市10个家庭的深度访谈[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红霞;;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R
本文编号:2538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3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