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科技史教育对美国公民科学精神的塑造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9-09-24 06:53
【摘要】:美国科技史教育不仅有百年传承历史,而且覆盖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其教育方式和理念紧密融合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定位于使学生理解科技知识、科学探索和科技事业的本质,为强化公民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技素养服务。这种教育成为美国科技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公民科技素养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学校教育中科技史教学内容的欠缺有较大的关系。因而,美国科技史教育的经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公民科学精神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空军预警学院人文社科部;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中美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和教学比较研究”(编号:2009A01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夕盟;教育的眼睛[J];基础教育;2004年10期

2 张楚廷;;教育与时间[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3 肖川;教育随想[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4 季苹;衣食父母 衣食老师 衣食教育 衣食学生[J];中小学管理;1997年Z1期

5 宋学梅;;读着《山东教育》成长[J];山东教育;2011年13期

6 熊川武,郑金洲,范国睿,袁振国;华东师大关于一流教育的研讨[J];中小学管理;1996年02期

7 沈磐;教育是什么?[J];基础教育;2005年03期

8 陈伟年;李延平;;班主任心理健康的保健[J];甘肃科技;2011年15期

9 郑艳芳;;教育是什么——基于实践内涵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55期

10 康振山;;《山东教育》带我走向成功[J];山东教育;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朱倩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温晋芳;;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奠基[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朱光葳;;以德治国 教育为先[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蕾;姜乾金;何金彩;吴兰花;陈莉;陈立翰;;大学生人格类型和学习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朱东;田丽;;教育要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玉华;;教育对知识经济提出挑战所面临的新课题[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9 刘新民;;教育应当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静;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周连;关于鄂西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旭;南非《2005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谢善梅;论人类理解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方梅;学校反毒品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0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40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