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由:教育消费主义批判
【作者单位】: 红河学院;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孙薇;;时尚杂志消费主义倾向的符号学阐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3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4 夏文蓉;陈家华;陈芳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廖卫华;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正初;肖娟;;自由:教育的最高追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樊黎;;自由教育与演讲[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7期
3 郝文武;;自由教育的价值和实现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4 杨敏;王雷;;自由教育:教育精神的终极目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陈明君;;英国的自由教育思想与其影响下的教学理论[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2期
6 钟山;;试析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6期
7 乔东华;;潘光旦的自由教育思想[J];济宁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张毅;黄正泉;;自由教育目标的演进[J];文教资料;2006年11期
9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10 张俭民;;论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单中惠;;纽曼与《大学的理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汪兴堂;;论智慧开发的教育环境[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4年
5 陈静;张耀荔;刘春梅;;西方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现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夏晨;为什么要自由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3 若鱼;机会的均等还是需求的平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4 郭化;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上篇)[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明星;专家呼吁加强中小学生消费教育[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徐楠;城市规划大批判[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2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4 刘军;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霞;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D];汕头大学;2004年
2 李晗;走向自由[D];河南大学;2002年
3 张艳红;重拾节俭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应中;怀特海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正正;论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钧;教育的乌托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路平;纽曼自由教育思想之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8 迟秀兰;诚信教育如何可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霞;爱伦·凯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范湘娟;当代青少年消费道德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1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4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