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道德智慧与德性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19-10-09 09:27
【摘要】: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养成,而德性的培养不仅是对道德规范的获得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能提升个体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增强个体对道德事件的分辨力,是道德个体获得幸福、自由人生的保证。道德智慧是德性的核心要素,是德性的标尺。道德教育应扎根于现实生活,通过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培养其道德智慧。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4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群忠;智德新论[J];道德与文明;2005年03期

2 陈庆超;;德性的式微与回归[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3 谢廷平;;德性培育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4 郭颖;;论道德教育的“转识成智”[J];教育评论;2008年05期

5 张茂聪;;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扬与飞跃[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6 余志娟;;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 培养道德智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4期

7 李桂英;论道德智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琰;;道德思维教育是促进青少年道德水平提高的根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9 吴安春;;回归道德智慧[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2期

10 钱广荣;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J];伦理学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东亮;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戴兆国;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孔毅;;智德·智能·才性四本——汉魏之际从重智德到尚智能的演变及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进;;《论语》“智德”思想刍议[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6 陈庆超;;德性的式微与回归[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7 方凌瑾;全球化语境下的大学道德教育[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8 熊林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10年18期

9 朱海林;;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智德观的四大差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吕素珍;周小琴;;养成教师德性: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庆超;;德性式微论[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2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2 朱少英;企业管理者道德智力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健潇;论政治功利主义[D];吉林大学;2009年

5 朱虹;社会中介组织的伦理审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刘彦尊;信息社会视阈中的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8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开林;麦金太尔德性论及其德育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莉;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规制:制度安排与伦理建构之间[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金玲;高中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丁慧;论多元文化下公民道德品质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蓓蓓;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马豪华;修身课——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敏;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帅;女性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观及其教育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卫东;孟子论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俊人;道德类型学及其文化比较视境──兼及现代伦理问题与罗尔斯和麦金太尔对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张俭福;自控式学习的实施途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陆有铨;;“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J];中国德育;2008年10期

4 刘次林;自我扩展的德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5 金生,

本文编号:2546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46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