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同伴指导对我国教研组制度建设的启示浅析——教师合作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10-10 16:41
【摘要】:我国中小学的教研组活动以及国外的教师同伴指导都是常见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这两种活动在形式、内容与内涵特征方面有所重叠但又各具特点。本文从合作的视角,对其合作的组成及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的内容与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希望有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寻找我国教研组制度建设的新视角,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庚新;重提学校教研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1年19期

2 姜兴明;中小学教研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黎;教师同伴指导:理论与技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会军;;团队教研的实践和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1期

2 李继良;普通高中基层弹性教研组织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3 刘裕权;林伟;;国内外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韩国梁;黄志成;;合作发展型教研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组织[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1期

5 左林华;;教研组制度与教师同伴指导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7期

6 蒋育君;;重塑教研组专业化角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栋;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松龄;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素兰;高中教师教研团队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明为;基于层次分析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艳鸣;T校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洁;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行动研究-XH中学音体美教研组的案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林伟;普通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继良;普通高中基层弹性教研组织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成军;教研组活动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市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峰敏;优化教研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尹文坚;中学英语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王伯康,周耀威;塑造教师新形象——教师成为研究者之必要性、可能性及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3 宋德如;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有效路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王建军,黄显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江庆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2年03期

6 顾书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教育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9期

7 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8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9 朱益明;论校本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敏霞;;我国教研组制度建设:比较的角度[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6期

2 李莉;教研组制度与教师同伴指导制度之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2期

3 刘凤学,吴占权;教研组与年级组管理体制的优劣辨[J];石油教育;1998年04期

4 孙国菁;;定位于教研组研修[J];上海教育;2006年20期

5 吴圣潘;;新教师专业发展从“磨课”开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03期

6 赵艳霞;;合理发挥教研组职能 创造师生双赢新境界[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10期

7 ;以教研需求为导向有效运用“862”资源[J];现代教学;2007年Z2期

8 陈薇;;教研组文化创建的系统尝试——以语文教研组为例[J];中小学管理;2007年06期

9 张治;;推进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20条建议[J];新课程(综合版);2009年05期

10 林峰;;学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分;;新课改下高中教研组长职能的转变及其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李文选;;促进区域交流 加强地区建设——小南川大教研组活动写实[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左分;;新课改下高中教研组长职能的转变及其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江银昌;;教研组资源利用与开发在我校教学研究中的实践与认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胡太林;;以校本教研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孙岫;;让我们携手走向成功——“第二中学”教师校本研究的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蔡益燕;;悼念王国周老师[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王国周先生纪念文集[C];2008年

8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课题组;赵海兵;;农村中学教研组校本学习与研究功能开发的实践研究的工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韦美芝;;以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维斗;一个专业与六位院士[N];光明日报;2001年

2 焕伟 王宁;勤博特精强师能[N];山西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建春 实习生 滕菲;“小学科”做出“大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孙飒;构建“网络型”教师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张朝全;校内QQ群教研的规范与引领[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林泽全;跨出校门 与同行“华山论剑”[N];自贡日报;2008年

7 何琳娣;三尺讲台演绎精彩人生[N];吉林日报;2007年

8 记者 马宏萍;中小学教研组推动我市教学创新[N];吴忠日报;2008年

9 特级校长 金哲民;用组长文化培育教研组文化(下)[N];东方城乡报;2008年

10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陈金秀;教研组评优为何不再“热闹”?[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霞;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红霞;在变动中寻求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立新;当代我国学校内部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夏雪梅;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郝琦蕾;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魏晓燕;中小学体育效能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9 张永英;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之路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学成;当代教师的合作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成军;教研组活动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市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燕;教师专业合作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雯;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同伴指导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黎;教师同伴指导:理论与技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佩遐;中学教师合作教研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佳;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一所农村学校教师合作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左林华;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之教师同伴指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王瑾;课程改革中教师合作的人种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陶晓丽;我国中小学教师合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7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47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a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