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对话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白春阳;全球化语境中的“交往”理论初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庆霞,关健;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4 李葆华;林慎思《续孟子》对孟子的解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5 刘晖;;政府绩效对合法性水平层级差异的作用机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高秦伟;论社会保障行政中的正当程序[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7 蒋凯;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中的民族性与相互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8 郑富兴;范增钍;;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9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10 吴向东;;价值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运武;田小山;;对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引入对话教学理论,,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2 赵静;;关于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3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吕有志;张淑锵;;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长期执政[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x玲;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对话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3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余敏;从理雅各英译《孟子》看散文风格的传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丽娜;主体间性理论与现代管理学的前提假设[D];西北大学;2001年
7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8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9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岳伟;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梁;帅晓静;;“德性”与“智性”文化下的教师形象——孟子与亚里士多德教师观之比较[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02期
2 邓莉;;孔子论“好学”[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3 徐晓丹;孔子对话式教学探微[J];基础教育;2004年07期
4 沈淦;;“有教无类”,首倡教育平等——孔子教育平等思想评价[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5 王澍;;谈孔子如何办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6 丁才林;;为师需“修身”[J];学校管理;2011年03期
7 徐冠杰;吴健;;从教与学看孔子的教育思想[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8 高凤;戴少刚;;浅谈孔子“学生管理思想”[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4期
9 杨道涛;;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理念比较研究[J];中国报业;2011年10期
10 张志炜;;孔子教育思想综述[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洁;李艺;;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鑫;刘彦华;曾宪翠;;孔子与终身学习心理学思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乐群;;试论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龚友德;;“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关于孔子辩证教育基本原则的探讨[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李国华;;“修身”与师德培养[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秦学智;;孔墨教育成功的始基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桂生;;“教”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郑丹平;;孔子重“学”思想述略[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子的“教”与“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关山远;教师收礼,是从孔子开始的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刘成娥 刘培涛;孔孟思想启示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黄州中学 曾跃进;孔子与中国教师文化[N];黄冈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陈华;朱奕龙委员建议:将孔子诞辰日确立为教师节[N];宁夏日报;2011年
6 谭吉祥;孔子论学习之道[N];光明日报;2006年
7 陈建华;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校园文化[N];贵州日报;2005年
8 王学泰;孔子的“称圣”彰显教育在传统中的地位[N];学习时报;2007年
9 周勇;跟孔子学当老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丽娜;孔子修身思想及其教育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颢;试论老子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3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彭惠珍;孔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鄢岚岚;孔子的自省意识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韩素荣;孔子对西周贵族教育的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航;喀麦隆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季美;试论昆体良的教学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健;儒家的教育理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瑜文;先秦儒家的教育哲学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7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5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