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在线学习异步交互评价模型综述

发布时间:2019-11-07 21:52
【摘要】:在线学习质量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交互影响着在线学习质量的观点逐步为研究者所接受。本文从微观层面呈现不同的在线学习交互分析模型,这些模型主要是从评判性思维、知识构建、社会交互等几个方面分析交互质量。本文以分析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基础、分析维度、分析单元、效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研究者有所借鉴。研究者可根据自身的研究选择分析模型,但是在应用分析模型时,应注意分析单位的颗粒度及模型的信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勇;陈丽;;国内高等院校异步文本内容分析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勇;李美凤;;基于协作脚本的角色设计及其对协作学习网络的影响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陈向东;;CMC内容分析框架的利用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胡勇;陈丽;;国内高等院校异步文本内容分析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菅光宾;詹青龙;;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的实证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韩菁菁;柴孝月;;课程BBS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6 余明媚;李文光;钟达;王新辉;;在线讨论中知识建构与讨论话题的研究——以虚似学习社区LV为个案[J];软件导刊;2010年04期

7 吴菁;沈洁;刘霖;叶旭春;;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护理学基础》临床见习前后护生心理感受的分析[J];护理研究;2012年04期

8 吕娜;余锦凤;;基于焦点团体的数字图书馆评价研究框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09期

9 陈向东;余锦凤;;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框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年01期

10 刘奇;余亮;;协作学习中的角色分析及设计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曰芬;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名丽;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芳;网络社区中非正式学习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敬东;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立国;中央电大网上教研现状及教师教研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唐小娟;基于知识建构过程的网络学习交互分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明霞;评估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丁晋;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秀银;网络英语写作课中的社会学习[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颖;中国英语学习者参与下的网络对话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2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2期

3 刘欣;;基于BBS的异步交互特征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9期

4 鲍日勤;;基于课程BBS平台的远程学习者异步交互行为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9期

5 刘虹;范孜轶;崔粉之;;师生网上异步交互类型的初步分析——以《医学概述——走近医学》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3期

6 罗丹;蒋国珍;;师生在线异步交互行为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7期

7 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国际新闻界;1997年04期

8 刘黄玲子,朱伶俐,陈义勤,黄荣怀;基于交互分析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胡勇;王陆;;在线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朱伶俐;刘黄玲子;黄荣怀;;网络学习社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的设计及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志平;李正中;潘丹;;“体育倾向性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罗清旭,杨鑫辉;《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3 刘新生;浅谈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训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4 左洪亮;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江苏高教;2004年06期

5 贺善侃;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尼格·德贝尔;方伯林;;网络环境下利用讨论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研究(英文)[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李建华;;重视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09期

8 胡子祥;;高校课堂氛围评价模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9 徐延芬;;浅谈低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及引导[J];新课程(教师);2010年06期

10 汤金娥;让质疑精神常在——谈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江西教育;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燕波;王琦;折笠秀树;;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叶青青;卞冉;车宏生;;销售员情境判断测验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徐琳;梁孟华;;提高大学英语试卷信度和效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冯辉;;积极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赵晓杰;盖笑松;;人学准备之运动技能测试工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健;邹义壮;崔介峰;;韦氏智力测验记忆测验第四版(WAIS-Ⅳ、WMS-Ⅳ)在中国的修订及信度效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韦官玲;任杰;;《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清艳;徐子燕;李占江;姜长青;;非理性信念量表的初步编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桂平;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的初步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宋芳;杨丽珠;;儿童行为问卷(CBQ)的中文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忠麟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α系数:晃而不倒的信度标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余波;创建高信度计算的未来[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徐扬、甘霖来、孙昭荣、摄影、商铭;微软编织计算霸权[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黄朝阳;创新离不开批判性思维[N];人民日报;2010年

5 张国强 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土楼学校;高效课堂,致力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易林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社会学视角与批判性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乔琳;联想商用PC进入品质“高信度时代”[N];国际商报;2004年

8 Michael S.Roth 美国维思里安大学校长、思想史学家 丁俊娜 译;超越批判性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演讲人 谷振诣;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N];光明日报;2011年

10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孙惠柱;说“不”之后,请你来做做[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如中;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2 汤捷;资本化视角的知识型企业成长性及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吕光辉;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魏晟;成年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熊永柱;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李韩房;中国电力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綦良群;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朱庆林;海岸带功能评价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刘敬山;中国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徐学珍;云南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丽萍;公开考试中表现性评价信度和效度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强;关于非倾向性系统偏差测试员原始评分的修正[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淑红;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文译本的信度、效度、反应度[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4 郭颂;OTC网上智能咨询系统非精确推理模型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善纲;脑外伤患者中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功能评定量表(中文版)效度与信度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盛正群;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修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荷;C-试题在测量第二语言学习者英语能力方面的效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玮;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结构化面试信度和效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王省;基地统计和规则的中文姓名识别系统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贺伟;图书馆焦虑量表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7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57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