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的心理困境与教育干预——以泡沫经济下日本青少年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0 18:37
  青少年的心理困境是外部社会和学校教育步调不相一致、内部心理调节机制失灵导致的。以安全感缺失、空虚感泛滥、孤独感常态化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困境加剧了不登校和校园人际关系危机问题,使日本中小学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教育挑战。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第三次教育改革,推行了一系列以体验式学习和特别教育活动为首的注重实践性和劳动性的教育干预措施,以期塑造青少年完整的心灵,渡过教育荒废的危机。 

【文章来源】:现代交际. 2020,(2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青少年心理困境和行为表现
    (一)心理困境的概念界定
    (二)心理困境表现
        1. 安全感的缺失
        2. 空虚感的泛滥
        3. 孤独感的常态化
二、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本的干预措施
    (一)体验式学习
    (二)特别活动教育
    (三)家校联合
三、“他者镜像”日本教育干预的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空虚感与父母过度保护、自我概念清晰性关系研究[J]. 张艺,白福宝,梁丽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充实心灵、丰富人性”——日本“心灵教育”解析[J]. 虞花荣.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5)
[3]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及消解策略[J]. 贾香花.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3)
[4]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J]. 马继前,王民.  瞭望新闻周刊. 2005(17)
[5]安全感研究述评[J]. 安莉娟,丛中.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06)
[6]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析[J]. 李传银.  淄博师专学报. 1998(03)
[7]学历社会中的日本青少年[J]. 谢昌逵.  青年研究. 1987(11)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空虚感与应对方式、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梁丰.西南大学 2013
[2]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研究[D]. 苏丽萍.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研究[D]. 詹亚.云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43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043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