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学生心理健康、归因方式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8:11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归因方式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做何种解释,是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以往研究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关系密切,但所得结果并不一致。 本研究选取滨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的关系,并将低心理健康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采用实验者自编的一套可操作的归因训练程序进行归因训练,而对控制组不进行指导,为期近两个月的归因训练结束后,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心理健康水平和归因方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全国常模相比,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因子上显著高于常模。男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抑郁和恐怖因子上高于男生。 (2)中学生总体上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内在的、整体的、持久的因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在的、特殊的、暂时的因素。男女中学生在归因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 (3)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归因方式各维度相关,在正性事件上,内在性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整体性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持久性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负性事件上,内在性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整体性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存在显著正相关;持久性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4)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初中生有不同的归因方式。在正性事件上,高心理健康组倾向于做内在的、整体的、持久的归因,与低心理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负性事件上,低心理健康组倾向于做内在的、持久的归因,与高心理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归因的整体性上,高低心理健康组差异不显著。 (5)通过归因训练,实验组在总体上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内在的、整体的、持久的因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殊的因素,说明归因训练效果显著。 (6)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实验前相比有了极为显著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亦非常显著,说明归因训练通过对归因方式的改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对强迫因子没有改善。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归因方式 归因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8-17
  • 1.1 心理健康的研究8-10
  • 1.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8-9
  • 1.1.2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研究9-10
  • 1.1.3 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10
  • 1.2 归因及其归因训练的研究10-15
  • 1.2.1 归因概念10
  • 1.2.2 归因理论10-11
  • 1.2.3 归因风格11-12
  • 1.2.4 作为治疗工具的归因疗法12-13
  • 1.2.5 归因训练13-15
  • 1.3 心理健康与归因的关系研究15-16
  • 1.4 选题缘由16-17
  • 1.5 以往研究的不足17
  • 1.6 选题的意义17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假设17
  • 1.7.1 研究目的17
  • 1.7.2 研究假设17
  • 2 研究方法17-22
  • 2.1 研究一17-18
  • 2.1.1 被试17-18
  • 2.1.2 材料18
  • 2.1.3 程序18
  • 2.2 研究二18-22
  • 2.2.1 被试18
  • 2.2.2 材料18
  • 2.2.3 程序18-22
  • 3 结果22-31
  • 3.1 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2-23
  • 3.2 初二学生的归因风格各维度得分23-24
  • 3.3 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24-25
  • 3.4 高低心理健康组心理健康水平和归因方式的对比研究25
  • 3.5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侧的对比研究25-26
  • 3.6 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对比研究26-27
  • 3.7 对照组实验前后对比研究27-29
  • 3.8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侧对比研究29-30
  • 3.9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值比较30-31
  • 4 讨论31-35
  • 4.1 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讨论31-32
  • 4.2 初二学生归因方式状况讨论32-33
  • 4.3 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相关讨论33
  • 4.4 高低心理健康组对比讨论33
  • 4.5 归因训练效果讨论33-35
  • 4.5.1 干预前后归因方式的比较34
  • 4.5.2 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34-35
  • 5 本研究的局限与优点35
  • 5.1 本研究的局限35
  • 5.2 本研究的优点35
  • 6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38-46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6-47
  • 致谢4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铭磊;初中生羞怯对社交焦虑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归因方式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45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