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城市居民与外来工子女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卑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07:05

  本文关键词:城市居民与外来工子女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卑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和自卑感量表(FIS)、内隐联想实验(IAT),以1090名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为被试,对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的自我同一性与外显自卑、内隐自卑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 1、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在意识扩散、意识早闭、意识获得、人际延缓、总体早闭、总体延缓、总体获得上差异显著。 2、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在自敬、社交信心、学习能力、体能、外显自卑总分上差异显著。 3、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在内隐自卑上差异显著。 4、两类儿童的外显自卑和内隐自卑是两个相对分离的结构。两类儿童的自我同一性与外显自卑、自我同一性与内隐自卑均存在显著相关。两类儿童自我同一性对外显自卑、自我同一性对内隐自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城市居民子女 外来工子女 自我同一性 外显自卑 内隐自卑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前言13-16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16
  • 1.2.1 理论意义14-15
  • 1.2.2 现实意义15-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36
  • 2.1 自我同一性综述16-24
  • 2.1.1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16-18
  • 2.1.2 自我同一性的理论研究18-22
  • 2.1.3 自我同一性的实证研究22-24
  • 2.2 自卑综述24-31
  • 2.2.1 自卑的概念24-25
  • 2.2.2 自卑的理论研究25-29
  • 2.2.3 自卑的实证研究29-31
  • 2.3 内隐自卑31-33
  • 2.3.1 内隐自卑的概念31-32
  • 2.3.2 国外关于内隐自卑的研究32
  • 2.3.3 国内关于内隐自卑的研究32-33
  • 2.4 自我同一性与自卑关系研究33-34
  • 2.5 本章小结34-36
  • 第三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36-41
  • 3.1 研究目的36
  • 3.2 研究假设36-37
  • 3.3 研究内容37
  • 3.4 研究方法37-39
  • 3.4.1 研究对象37-38
  • 3.4.2 研究工具38-39
  • 3.4.3 数据处理39
  • 3.5 研究步骤39-41
  • 第四章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自我同一性的特点及比较41-58
  • 4.1 研究目的41
  • 4.2 研究假设41
  • 4.3 研究方法41-42
  • 4.3.1 研究对象41-42
  • 4.3.2 研究工具42
  • 4.3.3 数据处理42
  • 4.4 研究结果42-51
  • 4.4.1 城市居民子女自我同一性的特点42-46
  • 4.4.2 外来工子女自我同一性的特点46-47
  • 4.4.3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自我同一性的对比47-51
  • 4.5 讨论51-56
  • 4.5.1 城市居民子女自我同一性的特点51-53
  • 4.5.2 外来工子女自我同一性的特点53
  • 4.5.3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自我同一性的对比53-56
  • 4.6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外显自卑的特点及比较58-68
  • 5.1 研究目的58
  • 5.2 研究假设58
  • 5.3 研究方法58-59
  • 5.3.1 研究对象58-59
  • 5.3.2 研究工具59
  • 5.3.3 数据处理59
  • 5.4 研究结果59-63
  • 5.4.1 城市居民子女外显自卑的特点59-60
  • 5.4.2 外来工子女外显自卑的特点60
  • 5.4.3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外显自卑的对比60-63
  • 5.5 讨论63-66
  • 5.5.1 城市居民子女外显自卑的特点63
  • 5.5.2 外来工子女外显自卑的特点63-64
  • 5.5.3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外显自卑的对比64-66
  • 5.6 本章小结66-68
  • 第六章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内隐自卑的特点及比较68-86
  • 6.1 研究目的68
  • 6.2 研究假设68
  • 6.3 研究方法68-72
  • 6.3.1 研究对象68-69
  • 6.3.2 研究工具69-71
  • 6.3.3 数据处理71-72
  • 6.4 研究结果72-80
  • 6.4.1 城市居民子女内隐自卑的特点72-74
  • 6.4.2 外来工子女内隐自卑的特点74-77
  • 6.4.3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内隐自卑的对比77-80
  • 6.5 讨论80-84
  • 6.5.1 城市居民子女内隐自卑的特点80-81
  • 6.5.2 外来工子女内隐自卑的特点81-82
  • 6.5.3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内隐自卑的对比82-84
  • 6.6 本章小结84-86
  • 第七章 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工子女自我同一性和外显自卑、内隐自卑的关系86-104
  • 7.1 研究目的86
  • 7.2 研究假设86
  • 7.3 研究方法86-87
  • 7.3.1 研究对象86-87
  • 7.3.2 研究工具87
  • 7.3.3 数据处理87
  • 7.4 研究结果87-99
  • 7.4.1 外显自卑与内隐自卑的关系87-88
  • 7.4.2 自我同一性与外显自卑的关系88-94
  • 7.4.3 自我同一性与内隐自卑的关系94-99
  • 7.5 讨论99-103
  • 7.5.1 外显自卑与内隐自卑的关系99-101
  • 7.5.2 自我同一性与外显自卑的关系101
  • 7.5.3 自我同一性与内隐自卑的关系101-103
  • 7.6 本章小结103-104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104-110
  • 8.1 综合讨论104-107
  • 8.2 教育建议107-108
  • 8.3 研究结论108
  •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108-110
  • 参考文献110-117
  • 附录117-12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21-122
  • 致谢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贾晓明;团体咨询——提高自卑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世芬;辛欣;;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4 黄赤兵;高职、成教学生自卑心理及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张海钟;高师专科生自卑感与自信心的来源因子调查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6 李天鹰,张雅旭;高师学生幽默感、自卑感、乐群性与情绪稳定性的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7 陈郁,黄艳梅;新时期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分析与对策[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全小山;潘运;林伟民;;中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9 刘汉和;;中学生自卑心理浅析[J];成功(教育);2009年07期

10 任亮,刘正萍;论儿童性别心理差异的成因与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锦;高中生不同类型的高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婷;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悦英子;社会分层视野下的教育结果公平[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丽霞;大学生元情绪、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5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炜;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永红;中职美术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居民与外来工子女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卑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45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