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省级重点高中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人格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0:13
本文关键词:青岛市省级重点高中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人格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格特征逐渐成熟并趋向定性的时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已基本达到成熟水平。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动机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人格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体育具有人格塑造的功能,能够通过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全面而有效地促进人格的发展。长期从事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想象力、获得更大的自我满足、更多的自信心和控制感、降低不安全感。 本研究采用李绍衣在1981年修订的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对青岛市五所省重点高中的100名体育生与100名非体育生进行人格测验,旨在探究高中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在人格特征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利用系统体育锻炼的方式积极发展高中生人格的建议。 本研究结论如下: 体育锻炼对多种人格因素的健康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 1、体育生的16种人格因素与非体育生相比,在恃强性方面,体育生高于非体育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怀疑性方面,非体育生高于体育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乐群性方面,体育生高于非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聪慧性方面,非体育生高于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兴奋性方面,体育生高于非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敢为性方面,体育生高于非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忧虑性方面,非体育生高于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实验性方面,非体育生高于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2、体育生的8种次级人格因素与非体育生相比,在适应与焦虑型人格因素方面,非体育生高于体育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内向与外向型人格因素方面,体育生高于非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心理健康人格因素方面,体育生高于非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创造能力强者人格因素方面,非体育生高于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方面,非体育生高于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3、体育生的兴奋性与非体育生和全国常模相比,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体育生兴奋性的均值为16.79,处于适中人格段的最边缘,兴奋性过高。 4、女体育生的16种人格因素与女非体育生相比,在兴奋性方面,女体育生高于女非体育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乐群性方面,女体育生高于女非体育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忧虑性方面,女非体育生高于女体育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聪慧性方面,女非体育生高于女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敢为性方面,女体育生高于女非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女体育生的16种人格因素与男体育生相比,在乐群性方面,女体育生高于男体育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敏感性方面,女体育生高于男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幻想性方面,女体育生高于男体育生,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育运动使女性人格呈现“男子化”的特征。
【关键词】:高中 体育生 非体育生 人格 16PF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前言10-17
- 1.1 问题提出10
- 1.2 文献综述10-16
- 1.2.1 高中生人格特点及研究现状10-12
- 1.2.2 青少年运动员人格特点及研究现状12-15
- 1.2.3 关于体育与人格塑造15-16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17
- 2 研究方法17-18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2.1 文献法17
- 2.2.2 问卷调查法17-18
- 2.2.3 数理统计法18
- 3 结果18-30
- 3.1 体育运动对16种人格因素的影响18-26
- 3.1.1 体育生与非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18-19
- 3.1.2 男体育生与男非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19-20
- 3.1.3 男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0-21
- 3.1.4 男非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1-22
- 3.1.5 女体育生与女非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2-23
- 3.1.6 女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3-24
- 3.1.7 女非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4-25
- 3.1.8 男体育生与女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5-26
- 3.2 体育运动对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影响26-30
- 3.2.1 体育生与非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6-27
- 3.2.2 男体育生与男非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7-28
- 3.2.3 女体育生与女非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8-29
- 3.2.4 男体育生与女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对比研究29-30
- 4 分析与讨论30-38
- 4.1 分析30-37
- 4.1.1 体育生与非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0-32
- 4.1.2 男体育生与男非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2
- 4.1.3 男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2
- 4.1.4 男非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2-33
- 4.1.5 女体育生与女非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3
- 4.1.6 女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3-34
- 4.1.7 女非体育生与全国常模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4
- 4.1.8 男体育生与女体育生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4
- 4.1.9 体育生与非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4-35
- 4.1.10 男体育生与男非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5-36
- 4.1.11 女体育生与女非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6
- 4.1.12 男体育生与女体育生8种次级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36-37
- 4.2 讨论37-38
- 5 结论与建议38-40
- 5.1 结论38-39
- 5.2 建议39-40
- 6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 附录4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绍增,朱礼恒,孙波,王东星,史云波;山东省青少年男子运动员16PF初步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张正民,王林,赵强;探析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梁建平;董德龙;范安辉;;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及人格塑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赵文昌;张丽艳;邵金龙;李琳;;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尹洁;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和人格的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汪玮琳;;试论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构建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6年27期
7 管力;金宇;来锦;;体育教育与健康人格塑造[J];教学与管理;2007年18期
8 周慧娟;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2期
9 王正伦;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现代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江建华,陈军;体育与人格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青岛市省级重点高中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人格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622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