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研-教”华文校本协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研-教”华文校本协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加坡华文教学队伍在教育部的鼓励与推动下,近10年掀起了以改进华文教学为出发点的校本研究风。当前已有的以学者专家为主导和以一线教师为主导的两种研究模式,都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帮助甚微。协同研究主张结合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经验与专长,共谋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实践有效的教学形式,为校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南洋理工大学下属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参与的两项校本研究案例显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协同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师反思、促进教师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成功的校本研究,要建立学校领导、研究人员和教师三方组成的"校-研-教"学习共同体,以"协同研究"为取向,建立对研究课题目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共识,合理分工,促进与提高"互补性贡献",抑制或消除"矛盾性期待",充分发挥三方的经验与专长,促进教师反思与专业成长,实现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
【作者单位】: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华文教学 校本研究 协同探究 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研究所赞助经费(LSL15/06WLH及R8019.735.CW13),研究伙伴为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赞助经费(IRG-SB-2011/01-CCK)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前言校本研究是当代教学前沿的重要议案,广受教育学者与教学研究者的关注。“教师即研究者”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之所在。宁虹等(2000)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校本研究作为一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起点,旨在通过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春霞;;行动研究:教师培训者教学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2 刘小龙;冯雪娟;;“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形成及教育特性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9期
3 赵连顺;;从合作研究类型的视角审视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效益[J];教学与管理;2010年22期
4 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5 范牡丹;;“案例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12期
6 黄龙翔;;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移动语言学习研究——新加坡学生校外成语学习及创作活动历程探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金菲飞;;“学习共同体”校本教研模式的特点与实践操作[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赵雪;;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白真;王晓春;王悦;;辽宁省城市初中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认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万文佳;;国际比较中探析我国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4 徐红;;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初探[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5 冯宇红;论研究型教师[J];成人教育;2005年08期
6 周香;;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祝心德,万洪文,王凯,万家亮;基础教育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3年06期
8 曾华;;论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取向[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Z1期
9 丁翠萍;丁艳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以甘肃省漳县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允;论“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角色期待[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英杰;;东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2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4 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莉;民族村落中的教师[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菁;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穗;提高听课项目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丽娟;高职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及其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冬云;基于评价交流功能释放的区域教研活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葛孟娟;中部城区小学教育科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徐旭;高校参与下的中学教师研修共同体支持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海鸥;中学历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理念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ti;大连市一般高中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赞瑜;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基本品质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黎琼锋;;教师合作:从教学分享到专业自律[J];教学与管理;2006年31期
4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5 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6 孙思忠;李金霞;;关于案例教学的哲学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杨;;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年08期
8 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9 王越英;打造学习共同体促教师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3期
10 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齐丹;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培杰;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社会化软件整合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年11期
2 陈平;校本研究 制度为本——谈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9期
3 文全安;校本研究的网络式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5年07期
4 陈淑萍;论校本研究中“问题”的有效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7期
5 吴言;;校本研究与反思性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1期
6 周永沛;;漫话校本研究的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2期
7 叶平;;网络,校本研修的最佳平台[J];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8期
8 邱子华;;校本研究管理谈[J];中国教师;2007年04期
9 黄海涛;;全面展开 扎实推进 提升经验 硕果累累——全省校本研究工作总结表彰暨现场研讨会在滨州市邹平县隆重召开[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10 陈雪;王利云;;近年来我国“校本研究”评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清;;校本研究的路径及基本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4 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张长谦;陈小娴;;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校本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陈忠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和谐教育的内驱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教育与社会、自然生态理念的重大变迁——兼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未来教育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之异同[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茂森;;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薛焕玉;;用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珍;激励教师“跳起来摘果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阜宁县城北初级中学 沈明光;校本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抓手[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记者 柳萍;“草根教研”研出教育新景象[N];三峡日报;2009年
4 许玉真;让校本研究充满活力[N];济宁日报;2007年
5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教育局 邱子华;新课程需要务实高效的教研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程方平;架起经验与科学研究的桥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刘谦;放眼课程改革 着力校本教研[N];济宁日报;2007年
8 梁威 卢立涛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以学生为基点的校本研究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都师范大学 董素静 赵隽咏;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在国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邻水县教研室 钟文全;如何开展校本教研[N];广安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之丁;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D];河北大学;2010年
6 陈江静;Ajax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1年
7 芮先红;有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英国EPLC项目的经验及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丽波;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研-教”华文校本协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0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