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研究取向的综述

发布时间:2017-07-01 20:02

  本文关键词: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研究取向的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心理健康培养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弹性"一直是国内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研究取向的差异,心理弹性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通过分析国内近年来关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国内心理弹性的研究取向总结为特质型、因素型与过程型三类,并结合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研究展望。
【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
【关键词】心理弹性 研究取向 本土化研究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引言伴随着二十世纪中叶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童年困境、危险经历等负面成长环境与个人心理疾病的联系。Rutter(1972)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童年生活的负面环境对于儿童心理行为能力的损伤存在个体差异,并将此类个体发展现象统称为心理弹性(Re-silience)[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双全;;探析心理弹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2 张愫怡;;教师压力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弹性理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王丽梅;;心理弹性:健康人生指南[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江明辉;;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支持系统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2期

5 李永鑫;骆鹏程;聂光辉;;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卢荣梅;;生态系统发展观下的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许松芽;;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应湘;方佳燕;白景瑞;;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9 黄艳苹;李玲;仝会芳;;心理弹性理论对高职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4期

10 廖惠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少华;李晓华;卢彦杰;刘志军;;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赵思思;杨志;;心理弹性的应用型走向简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蔡润杨;;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与提升[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4 张建波;朱转云;;实现高校留级生心理韧性提升的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5 牟玉荣;;农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2期

6 张云齐;毛呷呷;邹盛奇;;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改革与开放;2012年16期

7 梁宝勇;程诚;;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4期

8 徐丽丽;尚元东;贾蕊;;牡丹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谢颖;毛晋平;;心理弹性理论视野下看寒门是否再难出学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张曼华;史从戎;高保兴;王宇;来源;;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于晓波;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普君;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孔丽娟;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崔妍;就业压力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方芳;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天翼;背包客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润琴;武汉地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晶晶;高中生学习韧性与学习状态关系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2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郑祥专;;对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6期

4 李玉丽;曹枫林;孔箴;董方虹;陈倩倩;刘佳佳;程培霞;;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7期

5 袁玉涛,田振生,刘春明,周燕;农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相关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10期

6 葛广昱;余嘉元;安敏;何婷婷;李金德;;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应湘;方佳燕;杨柳;;外来工子女心理弹性结构的探析及问卷编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3期

8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3 郑会芳;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家庭亲密度与其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安容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健;;论中国打击乐理论研究取向及其发展路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王东雪;;定性、定量和混合研究:中国音乐教育研究的三种取向——基于对CNKI(2000-2010年)论文的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2期

3 严标宾,郑雪,邱林;SWB和PWB: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4 王美萍;;孤独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向及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5 张树俊;;论区域文化价值及其研究取向[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姚南强;;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熊宜勤;陈承;张锦华;;认识论信念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孙继民;王美珠;;心理词典:两种取向的心理学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奚彦辉;李广武;;认识模式与存在模式——心理学中两种主要研究取向的关系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唐文清;陈红;杨新国;;文化与交流心理研究取向及其哲学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应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及意义(提要)[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贾世超;龚少英;;教师职业倦怠的本土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童秋萍;唐日新;罗洁琴;;初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春兰;关荐;;中学教师心理弹性模型的建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骆鹏程;李永鑫;;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袁莉敏;许燕;;乐观的内涵与测量——本土化研究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芳;贾林祥;;本土化研究——-心理学发展的新取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莉;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N];美术报;2006年

2 王婴;社会工作为什么要本土化[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罗峻;CRM从何处复活[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周文颖;推动绿色信贷政策深化[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张华;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疾病医疗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周宏;殷觅智:投资不是追求“十分钟的快乐”[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颜秋雨邋通讯员 龙大为;湘雅:力求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本土化[N];健康报;2008年

8 吴树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探索[N];人民日报;2005年

9 陈旭;“年代”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刘后滨;中国古代史学科的话语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蓓菲;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强;近代外国在华企业本土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娟;国际规范的传播:社会化和本土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禹卫华;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文君;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旅游业人员跨文化敏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胡凌霞;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邢雷雷;犯罪心理画像及其本土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孟祥磊;《美洲华语》的本土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慕晖;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在关联交易中的本土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赖竹婧;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赵欣岩;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贝;处方药的DTC广告本土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研究取向的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07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