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自尊和应对方式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淮南市某大学316名大学生,运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测评。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检验其作用机制。结果:(1)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自尊对心理韧性相关显著。(2)经路径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在自尊和心理韧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积极应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较高自尊和积极应对的大学生较为自信,容易复原;而消极应对的大学生思维偏狭,更难复原。
【作者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 自尊 应对方式 心理韧性 影响机制
【基金】: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TS12153) 淮南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12WK3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转而进入相对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这种突然的变化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不知所从,另外涉世未深的学子们在潜在的学习竞争、人际关系的困扰、严峻的就业形势等课题上更是需要接受挑战。多重压力使大学生产生了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桢;陈雪峰;时勘;;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苏艳梅;公正世界信念与中学生在校苦恼、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董增云;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红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统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晓文,孙晓玲;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3 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4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5 时勘,范红霞,贾建民,李文东,宋照礼,高晶,陈雪峰,陆佳芳,胡卫鹏;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年04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8 胡国清 ,孙振球,黄正南;高中生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J];中国卫生统计;2002年02期
9 陈华;52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孙录,赵静波,梁军林,张玉娟;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雪梅;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潇镥;;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党峥峥;倪纪;史德胜;;农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周喜华;;高校留级生的学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4 邱鸿钟;陈晓云;马利军;;广州公交车司机压力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5 彭小红;郑谊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6 蒋燕宾;;基于大专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7 龚雨玲;;武警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8 宁凯;;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9 尹绍清;;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吕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井世洁;;大学生的自尊、社会支持及控制点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蔺秀云;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赵坚;邹玉红;;高职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戴天刚;;焦虑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韩国玲;马弘;邬晓艳;梁光明;谢永标;林红;马林山;赵顺程;;玉树地震后5个月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张小远;肖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初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许慎;;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方;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 李欢欢 程灶火;焦虑亦成疾[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馨情心理咨询室 张红梅;自尊与自卑的失衡[N];中国医药报;2001年
5 志振文;用正常的心态面对非典[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林勇强、于瑞丽;缓解压力:发泄?忍气?[N];广州日报;2004年
7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8 金亮;对救灾者有必要实施心理危机干预[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 李占江博士;教你如何自我解压[N];北京日报;2005年
10 李颖;灾后心理干预驱散“心灵余震”[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丽娴;妒忌的内隐特性: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奚s,
本文编号:642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4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