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防范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社会的激烈竞争。就大学生来讲,除了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外还面临着学业、人际交往、价值观念冲突等一系列的烦恼。这些问题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使他们心里承载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的大学生陷入心理危机。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自杀以及杀人等高校极端事件也有所增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校园安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当前增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它的研究探索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又可以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石。 本文首先对心理危机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从构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完善与学校相结合的家庭、社会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体系三方面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的具体内容,希望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9-10
- 0.1.1 选题目的9
- 0.1.2 选题意义9-10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0.2.1 国外关于心理危机的研究10-12
- 0.2.2 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12-15
- 0.3 本文研究方法15
- 0.4 本文创新之处15-16
-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的相关理论16-31
- 1.1 心理危机的内涵16-20
- 1.1.1 心理危机的概念16-17
- 1.1.2 心理危机的特征17-19
- 1.1.3 心理危机的演变历程19-20
-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20-24
- 1.2.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界定20-21
- 1.2.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21-22
- 1.2.3 大学生心理危机分类22-24
- 1.3 心理危机的相关理论24-27
- 1.3.1 林德曼的“哀伤辅导”理论24-25
- 1.3.2 Tyhurst 理论25-26
- 1.3.3 Caplan 的情绪危机理论26
- 1.3.4 艾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理论26-27
- 1.4 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7-31
- 1.4.1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27
- 1.4.2 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重要意义27-31
-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31-40
-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31-32
- 2.1.1 能正确认识自我31-32
- 2.1.2 和谐的人际交往32
- 2.1.3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32
- 2.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32-35
- 2.2.1 对事物认知时常产生偏差33
- 2.2.2 遇到问题情绪波动大33-34
- 2.2.3 处理事情行为表现极端34
- 2.2.4 遇到矛盾不善于沟通34-35
- 2.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35-40
- 2.3.1 人生价值观的混乱与冲突35-36
- 2.3.2 人际交往适应不良36
- 2.3.3 自我控制能力欠缺36-37
- 2.3.4 教育的缺失37-38
- 2.3.5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38-40
- 3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防范措施40-49
- 3.1 构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40-43
- 3.1.1 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40-41
- 3.1.2 将心理危机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41-42
- 3.1.3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2-43
- 3.2 完善与学校相结合的家庭、社会教育机制43-44
- 3.2.1 重视家庭的作用43
- 3.2.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43-44
- 3.3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体系44-49
- 3.3.1 创建全面系统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44-45
- 3.3.2 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45-46
- 3.3.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46-47
- 3.3.4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的自我干预47-49
- 结束语49-50
- 参考文献50-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论高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沈菊生;杨鑫铨;;从个性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韩继超;郭敖鸿;杨红英;;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4期
4 郭兰,傅安洲,霍绍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章成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马湘培;高校应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经历SARS反思高校心理咨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杨胜勇;;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及对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成少钧;张丽平;;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陈素云;;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定位和作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10 胡泽卿,邢学毅;危机干预[J];华西医学;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周春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奕威;应激中介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邰永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王艳喜;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日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荆月闵;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崔丽娜;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沈菊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艳霞;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6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1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