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研究:回溯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08-22 04:42

  本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研究:回溯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社会分层功能 农村学生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在研究对象与内容上,内在机理研究少;在研究方法上,专门的实证研究少;在研究视角上,全面关注的少。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的构建,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计算我国农村学生地位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育社会分层功能 农村学生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SC11E031)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教育社会分层指个体通过教育获得实现阶层流动和阶层身份改变,它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交汇点,也是教育领域与社会领域的重要交界地带。社会分层功能能否实现、实现方式和程度是对教育以及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尤其是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强大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艳;王洪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分层功能的弱化及其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2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3 秦永;裴育;;城乡背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4 袁兴国;;高校农村籍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0年05期

5 唐慧君;彭拥军;;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6 王利娟;;排斥与团结:社会分层机制下的教育选择[J];兰州学刊;2008年03期

7 刘进;;家庭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参与——一种间接计量的尝试[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8 刘志民;高耀;;家庭资本、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获得——基于江苏省的经验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9 张杨波;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农村考生高考填报志愿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2年11期

10 豆小红;黄飞飞;;代际公平、向上流动与“穷二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以湖南的分析为例[J];青年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一涛;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莹;当代教育分层隐含矛盾的辨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边缘村”课题组;“边缘村”:农民的流动与分化——对合肥市郊杏花乡李洼村的个案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马奔;试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张研;牛贯杰;;学习笔记:对中国式“二元经济”的理论探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8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汪璇;顾晖;;当前贫富差距对城市市民的心态影响及治理对策——一项对合肥市民的实证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小苗;;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熊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要求[A];“当前国际政治与社会主义创新”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金盛华;辛志勇;史清敏;;当代中国人价值取向与精神健康[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7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段京肃;;社会关系的变化与信息传播权利的转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刘丽波;医院管理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杉;国外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2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4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6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刘民权;俞建拖;李鹏飞;;学费上涨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分析——基于结构性和转型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8 岳昌君;刘燕萍;;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9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徐锋;[N];广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D];南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秀梅;社会阶层差异对教育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呈戏;农村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流动心理失衡和社会歧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唐慧君;彭拥军;;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3 成成;;论农村义务教育补偿的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4 易寿伯;;关于扶植粮食生产的浅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6年01期

5 张景美;我国女性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年02期

6 何爱霞,董振娟;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J];职教论坛;2004年34期

7 孙志峰;美国的社会层化学说[J];社会;1985年03期

8 黄海燕!上海;新插队可否大有作为?[J];社会;1999年06期

9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的第二部力作[J];职业;2004年09期

10 刘建光;;体育之社会流动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赖德胜;;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流动[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3 陈琴;胡维治;;论扩招后高等教育对向上社会流动的影响[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康武刚;;论五代宋初的社会流动——以武将群体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陈玉忠;;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与体育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刘锐;;电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恩施州石栏村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7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8 周宗奎;;农村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丽峰;;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兆燕;教育公平引领社会流动[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关于“社会流动”的调查随笔[N];北京日报;2007年

3 马玉涛 韩国昌;宁夏4680万元图书配发农村学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杨开屏 西和县何坝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提高农村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对策[N];陇南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曹智辉;农村学生实验环境大为改善[N];韶关日报;2009年

6 记者 安玉 通讯员 安宏 树盛;平鲁:200多名农村学生回乡就读[N];山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 吕诺 张宗堂;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越来越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记者 龙军;湖南农村教育将再次“加速”[N];光明日报;2006年

9 中央编译局 王新颖 综合编译;欧洲社会流动的新发现[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记者 夏树;绝不允许乱掏农村学生腰包[N];农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一涛;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运生;地位不一致与阶层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4 金涛;新生国家政权建设与城市社会层级结构变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白鹭;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分层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7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文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后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于仲秋;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芳娟;当前中国职业流动机制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融;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发展困境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戚霄;社会流动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星;现阶段中国城市居民社会流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学芳;市民化:农村教育改革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前前;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政治参与”行为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吴克领;农民社会流动与现代性自觉[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鹏飞;住家型家政服务员的社会流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17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17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