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5 04:18

  本文关键词: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读经讲经 儒家经典 经典教育


【摘要】: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作者单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关键词】《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读经讲经 儒家经典 经典教育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儒学经典价值与中小学经典教育可行性研究”(课题批准号:AFA10147)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清末十年“新政”,是中国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其中,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颁布的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合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就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堪称中国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尽管随着科举和读经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龙,胡晶君;张之洞与癸卯学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朱海龙;胡晶君;;张之洞与早期现代化的癸卯学制[J];江淮论坛;2006年02期

3 马立民;;癸卯学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黄孝群;王小花;;从癸卯学制看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李慧洁;;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李斌;;浅谈《癸卯学制》中的教育现代化趋势[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彭平一;邓喜英;;论清末学制对日本学制的效仿[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龚启耀;;近代教育改革和癸卯学制的制定[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张舫;;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考试周刊;2009年23期

10 ;钩沉[J];教育与职业;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弘祺;;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与反思[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杨千菊;;罗振玉对《癸卯学制》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胡国勇;;壬寅、癸卯学制与日本明治后期学制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千菊;;罗振玉对《癸卯学制》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周险峰;;文本理解的张力: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智慧的解释学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宁欣;;汉唐中央官学学生成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朱汉民;;湖湘学派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新科;向华;;中国古代著名女教育家——班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曾继耘;;略论两汉经学对古代封建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强;癸卯学制:中国义务教育的最初尝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1904-2004,现代教育,,激荡百年[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周飞;承载希望 承载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通讯员  谢铭德 周昕 本报记者  梁杰;让德育成为办学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袁新文;读经何需着古装 国学不必闭门讲[N];人民日报;2006年

6 张汝伦;《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N];文汇报;2007年

7 关威;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崔昕平;勿为“将来”牺牲“现在”[N];文艺报;2011年

9 早报特约评论员 葛剑雄;把免费义务教育放在最优先地位[N];东方早报;2005年

10 雷颐;废科举是自然演进的结果[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楠;唐代的教育和教育诗[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凤;北朝私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铭瑜;曾国藩的阅读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白淼;颜之推的治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聂红珍;张百熙改革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惠霞;东汉太学与太学生运动[D];郑州大学;2009年

6 范春s

本文编号:854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54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