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17 08:16

  本文关键词: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过程 教育评价 方法论


【摘要】:学习过程评价即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它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包括方法论基础、方法论原则、具体方法。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有学习过程的实质、价值观、人性。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自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以质性评价为主的原则、与整个学习过程整合的原则。学习过程评价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学习过程质量概况评价、学案评价、学习叙事评价、成长包评价。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学习过程 教育评价 方法论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编号:12ZS130)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学习过程评价即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它是在对学习过程达到一般认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搜集关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资料,分析和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要促进学习者的充分发展,就需要借助于学习过程评价,而要使学习过程评价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允o7;;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芹艳;;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陈联俊;李萍;;公民意识教育中文化传统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吴渝;对高师运用微格教学的几点阐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邢子宾;浅析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张峰;;武术本质的文化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6 王世荣;;“以德配天”与“以人为本”[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黄刚;;礼与中国古代法—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礼”“法”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8 洪秀满;;当前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实施现状的调查[J];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18期

9 王文波;;儒家文化生命力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孙芙蓉;;结点之辨——对从分科教学论到分科教育学的发展的认识[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论[D];苏州大学;2011年

8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吟月;中等职业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东阳;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园;80后群体职业化进程中自我认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坚;福州市城区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军;大学生篮球价值观与参与篮球运动行为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小辰;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春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思考[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10 代海燕;先秦儒学“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继全;教育评价中的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J];宁夏教育;1989年Z1期

2 彭浩;关少珊;;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4期

3 顾建民;;西方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模式之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4 王萍;高凌飚;;“教育评价”概念变化溯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田杰;评价是教学指导的工具——教育评价的一种新功能[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6 李佳孝;素质教育评价的策略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李景奇;韩锡斌;杨娟;刘英群;;基于CIPP模式的网络学习跟踪与评价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8 郑饶霞;;初中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J];考试(教研);2010年05期

9 阿一平;;浅谈学校内部评价[J];青海教育;2006年Z2期

10 饶龙海;王林;付妮娜;陈倩;;基于微博的远程教育评价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李亚;李习彬;;共赢方法论——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系统方法论[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蕾;;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探究与实践[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峰;辛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数学成绩的比较——倾向分数在大规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陈燕红;;古为今用:陶行知教育评价思想初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向仕军;;数学新课程学习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陈惠英;傅德清;;项目教学法中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的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侯光文;;关于教育评价元评价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苏凯敏;韩关德;;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分析与疏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山(河南郑州市第二中学校长);教育评价“变脸”[N];文汇报;2002年

2 通讯员 黄慧文;吉隆全体党员开展“比学促学”活动[N];日喀则报;2008年

3 冀灵渊 朔城区四中;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N];朔州日报;2010年

4 民乐县逸夫小学 宋晓华;用爱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N];张掖日报;2005年

5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杨爱军;在课文课堂中渗透心理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师炜;西安学习经验可全省推广[N];西安日报;2003年

7 贾永脉;临泽着力构建教育评价新机制[N];张掖日报;2010年

8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中学 张秀伟;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N];学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靳晓燕;哦,学习是能倒着来的[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剑河民族中学 刘明;刍议性格与学习的关系[N];贵州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坤;在线核学习建模算法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覃姜维;迁移学习方法研究及其在跨领域数据分类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德品;基于迁移学习的跨领域排序学习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杜伟宇;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广斌;基于流形学习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翟冰娜;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军;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柏翠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彬彬;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教育评价决策支持系统EEDS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朝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张杨;教育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8 金绪进;中学物理实验操作评价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月雷;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旭;中小学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8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68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