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一学生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7 08:35
本文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一学生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一学生 干预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摘要】:研究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国外已经发展较为成形,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像外国一样成熟的体制和框架,目前正处于探索时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入到学生的必修课程中,足以说明心理健康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探讨的基础上,设计了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公办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及推广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应对方式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验证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二选取四个班级高一学生为一个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实验组A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实验组B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干预,实验组C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并在干预的前后进行《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测量,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被试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对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且男生女生心理健康水平除恐怖倾向和学习焦虑外各因子没有显著差异;高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有相关关系,心理健康各项因子中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与消极应对显著相关。 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干预方法,干预后进行前测与后测的分析可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提升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为明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改善高一学生的应对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降低学生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及应对方式的改善具有一定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但还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一学生 干预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8
- 第1章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8-14
-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8-10
- 1.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8
- 1.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发展的现状8-9
- 1.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要素9-10
- 1.2 应对方式10-12
- 1.2.1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概念和分类10-11
- 1.2.2 有关应对方式的理论研究11-12
- 1.3 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现状12
- 1.4 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干预研究的研究现状12
- 1.5 既往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12-14
- 第2章 研究一——高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研究14-18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假设14
- 2.3 研究方法14-15
- 2.3.1 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14
- 2.3.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14-15
- 2.3.4 研究程序与统计15
- 2.4 研究结果15-18
- 2.4.1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总量表与分量表结果分析15-16
- 2.4.2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性别结果分析16
- 2.4.3 高一学生应对方式结果分析16-17
- 2.4.4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17-18
- 第3章 研究二——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课实施方法与效果研究18-30
- 3.1 研究目的18
- 3.2 研究对象18
- 3.3 研究假设18-19
- 3.4 研究方法19
- 3.5 研究步骤及内容19-26
- 3.6 研究结果26-30
- 3.6.1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比较26-27
- 3.6.2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比较27-28
- 3.6.3 对照组与实验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前后自身量表比较28-30
- 第4章 讨论30-36
- 4.1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讨论分析30
- 4.2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机制分析30-34
- 4.2.1 从整个实验的设计环节来看31-32
- 4.2.2 从具体课程的设计来看32-34
- 4.3 干预中存在的不足34-36
- 4.3.1 干预中对于情绪处理不够深入,缺乏对学习焦虑的处理34-35
- 4.3.2 课程内容安排时过于依赖理论而忽视了现实需求35
- 4.3.3 以活动为主的课堂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35-36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36-38
- 5.1 研究结论36
- 5.2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36-37
- 5.2.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当下学生心理的需求,因材施教36-37
- 5.2.2 探索最佳教学频率37
- 5.2.3 完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环节37
- 5.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开梅;郝志红;侯慧;周萌萌;赵丹;;高职高专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2 李炳南;简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3 郭成;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与操作[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6期
4 李松涛;李贞;张燕;王e,
本文编号:868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684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

